沟通技巧|“你说话吃枪药了吗?”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家里人斗嘴时说一句话:“你今天吃枪药了吗?”

这句话十分好玩,也很有表现力,它的意思是说:本来能好好说的话,为什么你说出来那么有攻击性,火药味那么浓?

在我成为心理咨询师,进而转做情感咨询后,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不论是恋人吵架,夫妻离婚,上下级矛盾都是在沟通上出了问题——本来可以好好说的是,偏偏因为几句带着火药味的话导致剑拔弩张。

更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哪种关系,只要出现了这个问题,双方当事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都是他先找事的!

我也曾经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和认知疗法,今天,我打算通过一些我自己的沟通技巧和我的一些理解,来系统的拆解一下: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和人发生争吵?为什么我们的谈话这么容易充满火药味?

沟通技巧|“你说话吃枪药了吗?”

Part A :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力感产生的愤怒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王小波

我十分认同这句话,而且我认为这是我们一切争吵爆发的根源:双方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力感,进而开启了自我防御机制,将不安全感转化为对对方的愤怒和敌意。

我随手举几个例子:

我上个星期就交代了一个导师出教案,但是一星期过后我一问他还没有开始准备,一瞬间我立刻感到了十分的愤怒——本质上,我是感受到了这个导师“可能”不把我的话当回事,我“可能”不能很好地管理他。

一个学员约会迟到了十分钟,女生一改以前的温柔体贴,对着男朋友大动肝火——本质上,是因为她感受到了男朋友“可能”对自己不上心,自己“可能”已经没有那么吸引男朋友了。

在一次会议上我指出了一个部门负责人的工作问题,他立刻涨红了脸,拍着桌子大吼大叫——本质上,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他的工作我“可能”不认可,我“可能”对他进行惩罚措施。

当我们感受到了事情的消极信息,且我们无法去改变时,我们就会产生无力感和焦虑感,但是我们自我防御机制总会为了让我们心里好受点而把这种情绪转移出去——它表现为了对外的愤怒和攻击性。

Part B:到底是什么话语让我们愤怒?

在上一节,我们已经明白了一切愤怒的根源是因为无力感产生的愤怒,在这一节里,我将阐述到底是什么样的话语会让我们有这样的感受。

我认为,最容易触发人的无力感和焦虑感的话语,大概分为这么几类:

l 定性式的评价:“你就是一条没有上进心的咸鱼”  “你不就是仗着自己是经理吗”

l 模糊的标准:“你总是这个样子”  “你一直以来都不重视我”

l 不恰当的类比:“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这是一个员工和老板说话的态度吗”

l 非黑即白的选择:“你和你的一屋子手办过日子去吧”  “我重要还是工作重要”

l 错位的角色代入:“你怎么当老大的”  “不就是写个文章吗能有多难”

一旦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语,即使再熟悉心理学的人,都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因为这些话都直接触发了我们的无力感和焦虑感:

定性式的评价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可能”是我们并不喜欢的样子,我们“可能”本性难移;

模糊的标准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可能”一直以来都没有达到对方对我们的预期,我们“可能”经常处在一个很糟糕的状态;

不恰当的类比让我们觉得我们“可能”不如别人优秀,对方“可能”对别人的喜欢胜过我们;

非黑即白的选择让我们感到我们“可能”已经无路可退,“可能”正处在一个绝境;

错位的角色代入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可能”并没有合格地扮演我们应有的角色,我们“可能”让别人对我们失望了......

我给所有出现的“可能”都加了双引号,因为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瞬间我们不由自主的从对方的话里解读出了这样的信息,然后我们的自我防御机制以我们都意识不到的速度开启了——因此我们的愤怒总是来得如此之快。

我们的愤怒,让我们失去了判断事实本身的能力,让我们通过枪口对外的形式,通过攻击他人来替自我开脱——我没有错,是这个人是个坏人。

因此,如果我们想避免冲突,那么我们最好尽可能的不要让类似的话语出现在我们的对话中,以免不必要的激怒对方。

Part C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

当然,即使我们的自我防御机制反应速度再快,依然有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情绪的导弹发射之前关闭系统——他们在解读阶段,避开了其他人的错误。

对方的信息进入,我们感受到威胁,自我防御机制开启,愤怒情绪产生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流程,我们还漏了重要的一环——解读处理对方的信息。

而这就是大部分人和那些看起来十分冷静的人区别——解读处理信息时,两者并不相同。

普通人很容易在解读信息时犯以下的错误,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包括曾经的我)这么容易愤怒:

1. 负面的自我归因:认为对方话中的意思是对自己的攻击和否定。

2. 灾难化的解读信息:认为自己遇到的情况是极其糟糕的,会引发极为严重后果的

3. 非黑即白的设置绝境:告诉自己必须怎么做,不能有别的选择

4. 责怪不可控的因素:都怪我命不好,都是别人的错,我很冤枉

再举几个例子——

领导说:“上个月销售部门的表现不是很好,预计任务没有实现,销售部应该自我检讨一下为什么在其他部门都完成目标时你们却拖了后腿。”

领导的意思是针对整个部门都应该做检讨,反思是不是分工不明确,是否以前的工作模式不适用,还是没有取得相应的配合和支持。

而这个时候,销售部门的人就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因为他们在信息处理时犯了错误:

“什么意思?有话直说呗,还整个销售部?你就是看我在销售部一家独大,找个机会敲打我。从上任第一天你就看我不顺眼,你行你上啊!”  【负面的自我归因】

“天呐销售部被点名了,完了领导在大会上公开点名批评销售部,下一步会不会扣我们的工资?妈的这个人简直有毒,至于嘛,一个月没达标就要在大会上公开批评?”【灾难化的自我归因】

“说你不懂业务你还不服气,我销售部可以达到业绩,但是你有那么多销售预算给我吗?要么你把财务给我说服气了让他乖乖拨款,要么你就凑合过吧,站着说话不腰疼。”【非黑即白的绝境设置】

“这是我销售部的锅吗?你怎么不问问产品那里都多久了还是老一套?别人家公司动不动就一个新产品新模式,你花一大笔钱养着产品那群废物,然后怪我们销售没出息?”【责怪不可控因素】

因此,一旦解读出了这样的信息,负面情绪就会迅速滋生,一场唇枪舌战在所难免。

沟通技巧|“你说话吃枪药了吗?”

Part D 如何沟通才是最有效的沟通

我们了解了可能会触碰别人愤怒点的关键语句,也明白了我们在处理信息时可能犯的错误,接下来,宏桑将来分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说,才不会让对方感受到被攻击?

道理很简单,有以下几条足矣:

l 摆出客观事实,而非主观结论

“你离约定好的时间已经迟到了八半小时” “我注意到上个星期交代给你的工作你到现在还仅仅做完了30%”

你只需要呈现客观事实是如何的,说出自己看到的客观情况,就不会那么容易激发对方的负面情绪——因为定性的结论和模糊的标准很容易让对方反感或者表达出逆反心理。

l 说出内心真实感受,自我归因

“因为我是一个急性子,所以我会十分看重每个员工的工作是否又快又好的完成。而你这种行为,不仅会让我觉得焦虑,还会觉得是自己没有带领好这个队伍。”

“我等了你半个小时,感觉到有一些不开心,因为我记得之前你也就迟到过十分钟而已,是有什么比我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做吗?”

简单明确的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让对方去猜,或者觉得对方能够领会你的意思——因为对方一旦没有这么做,你只会更加苦恼和愤怒。

l 让对方表达自己,引导对方正确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先不用着急,我没有说这是责怪你,我只是想知道这次任务没完成的原因而已”

“别紧张,我没有生气,我是在想是不是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没准下次我们可以约得晚一些”

虽然你调整了心态,但是对方可能会误解你的意思,或者在话语中流露出攻击的姿态,这个时候需要你主动去引导他表达自己,说出真正你关心的原因。

l 给出具体的,明确的诉求,达成一致意见

“原来是因为你之前一直都在出外勤,那这样吧,如果你以后在出外勤的时候我交代给你什么任务,你提前告诉我预计可能需要的时间,这样如果着急我就可以安排其他坐班的人整理了。”

“原来是因为今天被组长叫去谈话耽搁了时间啊,既然这样,可不可以以后遇到突发情况发一个消息给我呢?我 可以先找个地方自己呆一会,慢慢等你完事。”

控制情绪不意味着忍气吞声,我们也有自己的诉求,我们也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因此在对方经过你的引导,进入正式的谈话节奏后,务必明确的告诉对方你的诉求,然后两个人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开头的话,我打算再放到这里来一次: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王小波

在我看来,愤怒和无能是双向的——因为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所以我们愤怒;而我们愤怒的样子,愈发彰显了我们的无能。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有修养的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的?

我想了很多情景与方式,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我最满意的一个答案:

有修养的人不用表达愤怒,因为他们没有愤怒——他们清楚地知道愤怒只不过是滋生出来的情绪,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更擅长绕开情绪直接解决问题。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koucai/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