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很火的词:内卷
**次见还以为又是哪位Tony老师
鼓捣出来的烫发新名词

这个逼格满满的词,之前多应用于经济、政治和人类研究领域,但最近却越来越被大家挂在嘴边,大有万物皆可卷之势。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内卷是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估计看文章的你看不懂,
没关系,
其实你已经深陷其中,
首当其冲的就是你的恋爱!
回想一下
学生时代哪怕没什么钱,但只要谈了朋友,女生没给男生带个早饭,男生不给女生塞盒德芙,好像总觉得说不过去。
(当年恋爱硬通货,丝滑的不止是巧克力)
等长大了,每当七夕夜、**节等节日,朋友圈刷屏最多的的除了各种礼物,就是大额的的转账截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情侣间的幸福指数成了那几个约定俗成的数字,仿佛没有就不能证明自己的幸福。
渐渐的,
从秋天的**杯奶茶,
到卖房才能凑齐的彩礼,
都变成了别人眼中的一段合格感情标志。
哪怕大家的收入消费水平参差不齐
哪怕每对情侣的相处模式都不一样
但一句
“大家不都这样嘛?”
把一场甜蜜的恋爱,
变成了无意义的攀比竞争。

内卷可以理解为所有没有意义的实际消耗,而在内卷在恋爱中的表现形式就是为了竞争而竞争,比到最后,恋爱给人的压力远胜其他。
大家拼尽全力的维持,已经不是为了主动追求幸福,而是为了“不输给别人”,但生活真的会因为这样变好吗?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满足了一个会有更多的冒出来。
我们期望的恋爱难道就是一局打地鼠?

而且一旦产生比较,所有人都能找到羡慕的对象。
有钱的羡慕有时间的
有时间的羡慕有钱的
打开朋友圈,仿佛全世界的情侣都比自己过得好,但宝贝,谁会在朋友圈分享不好的一面呢?
更可怕的是有人会将羡慕的标准,变成对另一半的要求
因为看到热烈的求婚现场,而怪自己的对象不够浪漫;
因为尝过别人女朋友的厨艺,嫌弃只会点外卖的另一半;
因为眼见同事的男朋友开车接送上下班,而埋怨自己男友不够有钱
......

至此,恋爱变成一场角力。
两个人都想把对方套进一个标准的模板里,挤出一个理想的玩偶。
但ta们或许都忘了
他也许不会甜言蜜语,但却在你需要的时候赶到身边安慰;
她也许不会做饭,但是她最知道你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
也许他赚的不多,但是下雨的时候,淋雨打车也要过来给你送伞。
恋爱中最惬意的不是渴求那些还没到来的日出,而是善待那些共同度过的日落。

一段恋爱最让人怀念的最让人怀念的,是初见时小心翼翼的好奇和试探,也是世界再大,两个人眼里只有对方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