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攻略为什么初恋基本上都会分手?

因为初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不会爱,也不懂爱的。

首先,我们先看看内因。

就像,情窦初开的毛头小伙子和青涩的小姑娘一样,那样的感情特别的容易陷入一种“过度幻想”和“自我感动”的状态。

恋爱攻略为什么初恋基本上都会分手?

其实要是自毁回想一下自己的“初恋”,很多人都是出现两种典型的状态:

一是,想的多,做的少,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做;

二是,付出,疯狂的付出,就想对对方好,可是不懂异性,也不知道对方需要不需要,体察不到对方的感受,反而给了对方很多的压力,却依然无法满足对方的内心需求。

比如,很多人想到自己的初恋,会直接和自己的“情绪波动”挂钩。推荐阅读:《现在的年轻人没有酒,连“你好”都不会说了

“一想到她的时候,整个人都感觉有了力量。”

“我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固定的十字路口,因为这样就能够和她碰面。”

“她一笑,我觉得整个直接都亮了。”

“当时她从后背拍了我一下,叫我一声傻瓜,我开心了好几天。”

“我们第一次吵架,我又气又恨,心理全是委屈,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就是不懂我。我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那天,我彻夜未眠,一直在思考引发争吵的那一点点小事。”

“她说了分手,我特别的恐惧和悔恨,感觉自己好像要失去了全世界一样。又感觉,这个世界上就好像剩我一个人了。求求你,别离开我,别不理我,我还爱你啊。”

 

其实,以上种种写出来的,还是未写出来的,都是一种“一件小事而引发的大量情绪和幻想”。

因此,我们就非常容易陷入一种“全方位投入的情绪”中出不来。

也就是说,有可能你在感情里,做了,或者不知道怎么做,实际行动的,有可能是20%;

而剩下的百分之八十,有60%是你的感动,情绪波动和自我幻想;

最后的20%其实是多年以后,自己的记忆加工出来的美好印象和对于当时青春的怀念。(比如,午夜梦回时分的一大堆感慨。)

因为,只要能够分手的,除了少数的误会和客观因素除外,大多数情况下相对来说,都没有你想想中的那么“爱”。

 

其次,从外因方面来看。

初恋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和生理的发育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喜欢就在一起了,就是单纯的性吸引力。就是喜欢你,就像一睁眼看到的世界一样,第一眼看到了她是什么样子的,感情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如果初恋是从大学前开始的,那么这部分的初恋其实未必会想的特别的长远。

因此,如果考学到了异地,自然而然的分道扬镳,大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像是劈腿,异地等等问题。

恋爱攻略为什么初恋基本上都会分手?

如果是从大学以后或者毕业以后开始的初恋,那么这个时候的爱情,大多数已经开始逐渐随着年龄和关系发展的“未来”挂钩。

这个“未来”就成了决定是否恋爱和关系的取舍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当两个人虽然爱,其他的条件都没有什么强烈短板的情况下,在未来没有发展或者难以确定的话,可能,人就会选择分手。

这段时间的“初恋”也就会变得更加的现实。

人生不同阶段相应非常快的外部关系的变化速度,会非常影响我们对于两个人恋情的关系考量。

不考虑未来的时候,会分手;考量未来的时候,人的思考变得现实的时候,还是会分手。

 

另外,你这个“1%”,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个大概率是个很标准的统计数字没有问题,可是问题是,落实在个体身上的概率,也就是100%。还有,我国这么多亿人中适婚年龄人群的1%,这个数字也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小。

这个初恋结婚的概率到底如何,只要仔细看看自己身边的人就知道了。

我做了个自己周围的人的粗略统计,初恋结婚的人,其实远比我想象中的多。可以说,保守估计他们占到了身边已婚人群中的30%。

有很多大学初恋到毕业结婚的,也有那种先同地,再异地,最后异国的长跑以后,两个人结婚的,还有从高中发展起来的感情,后来修成正果的。

恋爱攻略为什么初恋基本上都会分手?

好的女人是男人的一所学校,当从学校毕业了以后,我们才会从一张张白纸,变成一个懂得如何去爱的人。

举例来说,我曾经在初恋的时候犯了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特别喜欢长篇大论的和女生去理论。什么都是长篇大论,情书如是,道歉信如是,争吵如是。

而且做事非常容易冲动,总是想当然。完全不懂得理解对方,包容和换位思考。

人本来就对我们最信任和亲近的人的不谅解是很深的,于是初恋的信任往往接近于家人。

那么,出了问题不懂得处理,伤害加倍。

这就造成了,本来哄哄和多陪伴能够解决的事儿,让当时“爱的表达”方式给毁了。

由于对于异性对于情感的需求和自己对于情感的需求不了解,一股脑的倾诉和原生家庭的模式的“复刻”就会很大程度上来说原原本本的反馈在自己的初恋里。

 

后来,我长大了,成熟了,可是,我们却分手了。

我发誓,自己在下一段关系中不会走以前的老路子,我要以她需要,她想要的方式好好的对她,而不是“自以为”的方式。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koucai/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