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自2016年《小别离》大火后,观众似乎对国产生活剧有了期待。

 
最近姊妹篇《小欢喜》开播,仿佛已经预定了今年的话题剧王,豆瓣直接飙到8分以上。作为国产良心剧,口碑也在持续发酵中。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延续着上一部的家庭状态,这部剧依旧是探讨亲子关系与代际沟通。不仅节奏轻快,剧情也更接地气儿了。

从初中生跨越到了高三考生,各种问题进一步升级,也引发了不少思考。

只要一提到高三考生,所有的家长都像“打了鸡血”一般,甚至比孩子还要激进。

因由这一点,整部剧看似是高考问题,内核却是在剖析着中国式父母与孩子间的矛盾点。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剧中重点讲述了三个家庭的故事。

学渣方一凡,插科打诨的偷懒,除了学习什么都在行。

恨铁不成钢的虎妈童文洁不仅要应对公司的勾心斗角,还要为了儿子考大学操碎了心。而爸爸方圆则在其中左右调停。

单亲妈妈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的生活展开全包围式关切,只允许学习上升,不接受下降。同时也杜绝着女儿与前夫的一切来往。

官二代季杨杨,从小养在舅舅身边。父亲季胜利和妈妈刘静突然回来,使得他本就渴望父母关爱的心思再次萌动起来,但沟通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剧的前几集,简单介绍了每个家庭的教育氛围和孩子的态度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相比童文洁的剽悍,方圆更乐观一些,也是整部剧中对待高考与教育最积极开明的一位。

但他的身边,是一群围绕着应试教育而操碎了心的父母。

关于学业,所有的家长都在心中暗自卯劲儿。

他们比孩子还紧绷着,因为当今社会的竞争太过激烈,容不下“没文凭、没本事”的人。

久而久之,这些步入中年的父母和刚刚成年的孩子,就出现了矛盾。升学目标、未来规划等都是爆发点,甚至连生活也变得混乱。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剧中是如此,生活里就更别提了。

这些矛盾的形成,也正是中国父母教育孩子最常见的问题:施压、监控、过度期待

首先,施压是最常见的。

“我都是为你好”、“你不爱爸爸妈妈了吗?”“你看看xx家的孩子”等等...这是在剧中常见的父母用语,也是生活中父母的口头禅。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家长为使孩子在竞争中取胜,往往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相比较,要求他们拼命争第一。

顺从大人要求的孩子被家长视为“有出息”、“懂事”。结果呢?这样的孩子,心里每时每刻都充满了紧张和压力。

尤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推荐阅读:《聊天套路是学的,撩你是真心的

每年,因为高考压力过大而自杀的学生都是触目惊心的例子。

今年五月份,上海就发生了可怕的一幕,19岁即将高考女孩要跳楼。民警、居委会、物业多人劝说3小时后无果,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女孩横坐在18楼外檐,身体重心稍有不稳就会坠下。

有人说,这个社会像一张大大的台子,有的人被挤到边缘,再挤就掉下去了。也许正因为他们从小被灌输了“高考是唯一的出路”这样的话,生怕这条路走不下去。

再说监控这一问题,《小欢喜》中的控制欲,是最令人觉得不自在的地方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宋倩给女儿的房间装了满满的隔音墙,在房间的一侧墙壁安上透明的玻璃窗口,以便随时监视英子学习。

她常常以为你好的名义,让女儿喝各种稀奇古怪的汤药,偶尔一次炖汤不放药还是为了奖励她?

不仅如此,她还夸张到把女儿所有无关学习的爱好统统“扼杀”掉了。

在我们看来,既狗血又恐怖。但现实里,远远比电视剧还要严格。

此前有一则新闻,记者抽样调查422个家庭,其中有33个家庭为监督孩子写作业,专门安装了摄像头。调查显示,和初中生相比,小学生被盯得更紧,甚至一些幼儿园的孩子也被家长“盯”上了。

这难道不是以爱的名义“绑架、监控”?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从剧里,我们也不难看出,控制欲太强的父母,是为孩子做得最多也最累的那一类父母。

同时,他们也是最易侵扰到孩子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父母。

英子的梦想和爱好是天文,宋倩偏偏打消她的念头。英子也变得郁郁寡欢,甚至回到家也不能放松一根头发。

除了控制爱好,也控制着英子和爸爸来往。虽然是孩子的爸,却也在担心被他带坏。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控制欲父母的“通病”,他们似乎总有一种担心:如果我不管,你不就变坏了吗?

为了操心孩子学习高考,季家搬到了学区房;童文洁因为忙到顾不上工作,职位被降了级;宋倩熬到心力交瘁。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到底是父母高考,还是孩子高考?

其次,是过度期待。

很多中国家长一直在给孩子灌输这样的价值观,你要足够优秀,才能立足于社会。

当方一凡问童文洁,你觉得学历重要还是真本事重要的时候,童文洁也有那么一瞬间的停顿。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但她马上恢复理智的告诉儿子,前提是你要先给我对付一个学历。

宋倩的家里,连挂着的手提袋都是清华的logo。老师在教室的讲话也是不断地的提起“清华、北大”。

就长辈甚至父母而言,他们自身对于生活的经验和需要去学习的地方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自然是没法比的。

但过高的期待,仿佛一种“约束”。这股约束则是长辈对于年轻人态度的表达。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就像《巨婴国》中讲到的:父母喜欢把孩子看成是全能的完美的婴儿,并把自己的期待和愿望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更多的时候父母乃至长辈们对把自身所希望的当成是“礼物”一样,送给你,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一切都是为你好的东西。

多数孩子如果抗议,就会变成“我为你倾尽所有,你却辜负了我的期望”。

虽然一切都出于爱,却反倒有些心酸了。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作为群像生活剧,《小欢喜》除了教育理念上的讨论外,给我最大感受是真实。频爆金句、亲爸亲妈般的观感。

海清成功塑造了一个剽悍的妈妈,也是最接近生活中的母亲形象。

剧中童文洁怒怼儿子时说道,“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你现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学习学习不灵,打架打架门清。”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这不是我亲妈本人吗?

 

陶虹饰演的宋倩也是透彻还原了父母的“秒变脸”。

前一秒假装镇定地对英子说考得不好也没关系,下一秒就劈头盖脸的一顿骂。高三的成绩,一分相差一操场的人啊!

 

我拿生命来爱孩子,难道还没有当父母的资格?

各位中年戏骨的演技完全在线当爹妈。真得太惊悚了,一瞬间把自己拉回到了“噩梦”的高三备考时期。
 
 

这三个家庭是不同方式教育的个例,同时也是以小见大的反映了整个社会里对教育的观念。

说到底,父母是想在孩子的人生转折点为孩子拼一把,让他们的未来不留遗憾、能够独立生存。

父母不在乎自己的得失。最令我感动的是,沙溢饰演的前夫哥对女儿英子说的:我闺女要是喜欢,爸的命都是你的。

但怎样的付出才算为人父母该做的?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方式?

这些并没有模式化的规则,也永远没有正确答案。

不过,从《小欢喜》这部剧里,我们或许能理解父母或者孩子更多。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koucai/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