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爱,才好呢

几日前,见了一个人,瞬间就变得“很丧”,“丧到”需要靠垃圾食品来平复心情。

那人, 毫不重要。

丧,是因为“面对“似乎一直无法改变的现状”的突感“无力”。其实,并非才惊觉,而是一直没有完成自我调整,但就在某个时刻,又被迫迎上,而生成的应激反应。

这篇文章就是在那种状态中写的,而我现在的心情却因为下午与朋友的聚会而HIGH 到爆。

人,总有办法自我调节的。

01 黑白格子

纵然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纵然努力强大自己的内心,但时不时,我仍会被这个世界的“不友善”击溃。

成年人的对抗方式,或全盘妥协,或取巧通融,或孤身抵抗。无论哪一种,都无法全身而退。

当这个社会只接受一种价值观,只接受一种活法,所有的人,都会被枷锁网住,逃不出去。

02 爱,不可以

怎样爱,才好呢

朋友中,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

看着他们在家人,朋友,同事面前隐藏自己的爱,我一直有种说不出得难过。好希望他们可以肆意地展示爱意,合法携手走向婚姻的殿堂。

一直很困惑, 为什么很多人要以“接受或不接受”来看待“同性恋或双性恋”呢。

在我眼里,这跟有人喜欢苹果,有人喜欢橘子一般,只是喜好不同而已。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想要追寻 “爱”之人。有什么不同吗?

这个世界的敌意,有时,莫名奇妙。

只是因为与大众的喜好不同,所以我们就要去剥夺少数群体合法享受爱,享受婚姻保护的权利吗?

社会学/生理学的研究已表明:同性恋或双性恋,主要是基因使然如果不是想要澄清,我并不想提这个结论。我想,即便基因没有起作用,即使是后天的个人选择,也是值得尊重的。

为什么不能让相爱的人正当地爱呢?

03 人生仪式

怎样爱,才好呢

有些人想结婚,而不得。有些人不想结婚,亦不允。有些人想生子,而不得。有些人不想生,亦不允。

如果世间一切事,仅从社会福祉来考虑,就简单多了。

费孝通会告诉你:婚姻制度的产生,是为了共同抚育子女,以实现人类的繁衍。阿德勒(Alfred Adler)会告诉你:把人类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才能真正解决爱情与婚姻。

可是,如果不想考虑“社会福祉”,只考虑个人私利,只考虑个人感受,可以吗?这是个混淆“自私”与“自我”的世界。

经济学家假设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理智的,会在比较后选择最利于自己的那个决定。不婚或/不育的人,难道不清楚,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非常高吗?

这意味着不仅失去婚姻带来的潜在保障,无法享受亲子之乐,还要跟家族跟社会流言对抗,并承担不健全的福利养老制度带来的经济压力。

她们如果主动选择,这种勇气,难道不应该得到这个世界的拥抱吗?

她们如果被动选择,难道不应该得到这个世界的关怀吗?

然而,这个社会的爱突然消失了,它没有同理心,它任意揣测,冷嘲热讽,用恶毒的语言来指摘个人选择,即便这种选择并没有给他人带来伤害。

能够在适合的时候跟爱的人走入婚姻殿堂,生儿育女,是一件幸运的事。而某些幸运的人,却没有能够把“爱”反馈给社会,没有feel with someone。

04 就是想爱呀

怎样爱,才好呢

我天生晚熟,并不自豪,但也不自责。落下了很多功课,所以仍在努力追赶。

按照斯腾伯格(Sternberg)的爱情新论,我发现自己有好几个理想的爱情故事,每种都想试一试,可能才知道最适合自己的是哪种。

朋友笑说都到了这个年纪,还想“谈恋爱”呀。对呀,如果有想要谈的对象,都可以谈呀。

会比以前稍谨慎,遇到眼缘的男子,还是跟以前一样,愿意主动些。但没有以前天真地想要一条路走到头,现在不纠结于结果了。推荐阅读:《如何谈恋爱男生最期待女朋友为他们做什么?

就是谈谈恋爱,耍耍流氓,不以结婚为目的吧。过于追求后者,会忽略人最重要的能力。

可能会碰到一些人,原以为是藏着花蕾的洋蓟,当剥开其沉默外层,会发现里面空无一物;

可能会碰到一些人,无法承受直接又浓厚的爱意,而主动退出;

可能会碰到一些人,奉行John Lee口中的现实之爱 (Pragma);

那又如何?哪有想怎样爱,才好呢,又不愿受伤的道理。

看了Flipped 《怦然心动》不知多少遍,曾经最爱,亦最笃定“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现在仍然觉得这句话很甜,却不会天真到会遇到绝对的“彩虹”。同一个人,他可能在某人面前是“彩虹”,而在某人面前仅是幅“素描”。人是需要去引导的。

我有勇气为某人开一扇小门,去试探,去了解,引导他/她善意向你;也会有勇气,及时关上这道门。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koucai/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