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泡妹子,他居然画了一堆爱情
作者:中国话术交流网 来源:中国话术交流网 发布时间:2019-08-16 栏目:撩妹套路
侯:我一直觉得,你是有手感、讲究技术和画味的那一类画家。在学校时,你画的是什么风格?
侯:你的东西,和你师妹肖哲洛有些相像。不想跟人交流,喜欢把门一关,自己纠结自己那一点事。她表达的就是孤独感,一直没变,技术上很帅,画到后来也挺高级。
我们这一代,六零后,喜欢跟人讲道理,五零后更是。我们要告诉你,我们的态度,或者跟你说个什么观点。你们不跟人说,但是很敏感。
侯:我当初和小肖聊过。我说,你二十岁之前可以自己和自己说,三十岁不能还自己跟自己说吧。得跟别人说说吧,得交流吧。这会不会成一个问题?
雷:咋说呢。我们不会像你们那样画。去中心化了,也没有了标杆 ,不象你们有几个标杆。
雷:陈可是被塑造的八零后,她成名过早。她和七零后的一起成名,想法也是七零后的。
侯:早期的小可爱,我觉得还能成立。后面想让别人觉得她有深度,学南美画家的,你感觉怎么样?
雷:弗里达。没觉得怎么样。后面好像自己有一个身份了,比较在乎别人怎么看。就像跟爱因斯坦聊了天,就自诩是爱因斯坦这个级别的。
侯:这是常见少年得志的问题。出名后,发现知识储备不够,阅历也不够。只好把架子拉得很大,其实很空。贾蔼力也算吧。他是你们的标杆吗?他也是八零后吧?
雷:是八零后,可谁聊贾蔼力啊,他就是卖几个亿我们也没人聊他。贾蔼力有一种七零后的情怀在里面。真正八零后的不是这种感觉。话说回来,我也不太关注八零后,他们的艺术很少成为我关注的对象。
雷:我比较喜欢达利那样的表达。他画的《记忆的永恒》,那种表达手法是一个很难的能力。我非常理解他的逻辑,曾经很认真的研究过他。他用了诗歌里的通感,这和我想要的逻辑是类似的。像马格里特我也喜欢,但我并不想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只是对他们的逻辑感兴趣。就像达利,是不是超现实主义不重要,他不画超现实主义也能成功。
像我画的《怀孕的超人》,用的就是类似的逻辑。小孩子喜欢超人和母亲。超人和母亲有什么共同点?其实没有,除了小孩子都喜欢。正常情况下超人是不怀孕的,怀孕是被赋予了人性。这里的根本逻辑是诗歌里的逻辑。我画过几张,白色的超人和黄色的超人。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物,在诗歌中联系在一起了,它就会生成出一套新的意义。达利将钟表和粘稠的蜂蜜放在一起,就有了新的意义。
两块肥皂,用过后,干了它们会粘在一起。我每次用,都要用力把它们掰开。这激发了画它的欲望,我觉得这是爱情。我用紫黄对比来强化男女的概念,装在一个盒子里,暗示在一个房间里。
侯:你画肥皂那幅我比较喜欢,视觉上的感受也好。你画的题材都是对你很有触感的,但很少有戏剧性的冲突。
雷:暂时还没有达到那个度。我就是喜欢讲两个东西,两个物体,嫁接在一起,产生意义。现在还是基础研究。宏大叙事的想法也有,现在还驾驭不了。不过现在小的叙事也有意义。绘画是有意义的,但不是画堆垃圾,画些塑料那样的意义。
雷:画必须要有意义。我有个朋友,手感非常好,什么都能画,随便找一张烂照片,都能画成非常好的画。我成不了这样的画家。我是需要激发的,得有打动我的地方。
我画过一个鞋垫,我妈绣的。开始我不在意,麻木的,因为就是一个普通鞋垫。穿了很久,直到穿坏了,发现它正面虽然很工整,但背面全是乱针,乱码一样,很像绘画里的笔触。我忽然很感动,觉得有母爱在里面。有这个激发,我才去画。有人说,鞋垫挂在墙上不好,那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侯:你是在绘画里找意义?我见过你是三个系列,用了三套方法,似乎在找与表达相匹配的手法。你的系列都有意义的主题?
雷: 我一直画的是同一个主题。手法在变,主题从来没变过,就是爱情。我觉得世界上没什么新奇的,连科幻片都讲爱情。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我也愿意去讲。
侯:这一系列也是爱情?我还真没感受到。第一个系列我能感受到。
雷: 也是。像衣服钩子、门墩、酸奶都是这个主题。第一个系列比较直白,荷尔蒙多。草地,河滩,是初恋的感觉。后来想得多,生活逐渐复杂,就越来越隐晦了。第一个系列都是两个人,容易看出爱情,第二系列是一个人。现在没有人,都是日常的物品,锅碗瓢盆。隐隐的能感觉到是两个人在过日子。有一些隐喻的概念在其间。从审美趣味上说,现在这个系列更有厚度。
雷:能。有个诗人辛波丝卡,《在一颗小星星底下》是她的。她写了很多诗。有人问“你的诗有多少人能理解?”她说,千分之一吧。
创作对我来说是一个交代,我努力去表达了就够了。至于你能不能感受到,那是另一回事。可能买我作品的人喜欢作品,只是因为颜色漂亮。
我在绘画里面喜欢加一些想法,类似文学性的表达。我不喜欢太直白的表达。还是比较喜欢隐晦的表达方式。比如一个女孩,她喜欢你,她不用说,但是你感受到了她的喜欢。这才是好的表达。
侯:这个度是不好拿捏的。太直白了,没味道。太隐晦别人又可能感受不到。新的系列,我感受到的,是日常简单的朴素生活。
雷:有日常生活,但还有爱情。我画的画,每一张都有寓意。我画画需要有一个激发的东西。如果一个杯子,它没有触点激发我,我没能感受到意义的存在,是不会画的。
雷:已经画了半年,二十多幅,后面准备再画几十幅吧。前半年想题材,后半年画画。我还有很多草稿还没画。现在的劲头还很好,我觉得还能有提高。再明确一点,现在还是有犹豫的地方。但对我是个不小的突破。以前的作品比较干净,现在想留一点糙劲在画面,画放一点。之前的作品是细节在掩饰想法上的空洞。
雷:《蠢货》。愚蠢是一把钥匙。我画了很多有问题的、错误的东西。比如衣钩那幅,上面有双反着的鞋,还没有鞋带,这是错的。我看别人画的一个方法,就是去找不正常的点。这个点就是问题,我再从这些问题入手。
看上去的错误,能带出我想表达的。它像一个扣子。也许没什么人愿意去仔细看,去发现和解开这个扣子,但这个扣子连着我的心愿,那里有我想表达的意义。我的很多画,都留了这样的扣子。
雷: 就我现阶段来说,技术似乎越来越成为表达的障碍。我以为,绘画的技术性会越来越弱,文化性会越来越强。这个可能将成为趋势。
侯: 这不是个好趋势。架上绘画的技术是越来越弱,因为架上绘画不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影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所以技术日新月异。它也带动了多媒体绘画,那里的技术越来越强。文化思想这一块,倒是没什么改变。艺术家跟着思想家,能跟上一小部分,就已经非常了不起。真正的思考,文学家还有一些,搞视觉的艺术家就算了吧。
视觉艺术中,架上的技术越来越弱,是因为没有人用,也就没有人要求。如果摄影术没有被发明,架上绘画不被这个时代抛弃,它的技术就会强,起码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
你对技术好像有种矛盾的心态。早年喜欢技术,画得也很好。做职业画家后,发现技术差但成功的比比皆是。所以就没再深挖,觉得研究技术意义不大。你上一个系列和这一次,手法就不一样,完全换了个方式。
雷:以前的手法有人喜欢,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因为它和我想说的不匹配。我也不想去讲哲学,哲学我也不行,我也讲不了。
我是很悲观的。我比较强调艺术的功能性,也一直在写。从视觉的功能上来说,架上的功能已基本丧失。讲哲学不是绘画的功能,懂一点当然有好处。但实际情况是,懂一点是为了好忽悠。
雷:我还比较喜欢你写的东西。不是恭维。你写得比较客观。
侯:前两天还有个朋友,也夸我客观。我说,就这么点评价啊?他说,这已经很难了,是很高的评价好不好。
雷:我听过太多的,喜欢骂,就是那种毫无节制的谩骂。他觉得画不好,不是他的原因,是体制、社会、文化带来的。
雷:这种东西听得太多了。就像你写的工作室拆迁,很多艺术家不喜欢客观的看,他们想看的是你骂政府,政府太差劲了,不爱护艺术家。可艺术家又算什么,太自以为是。
侯:艺术家比较感性,不擅长逻辑分析。这中间有一个问题。从十九世纪以后,艺术家有了一个新的人设,就是有文化、有思想、能预言时代的先知。
传统艺术家的人设,只是有点文化的好匠人。就是说,匠人要做好,不单是技术好,还得读点书。有文化的好匠人,会被称为艺术家。之后,文化越来越被强调。到了二十世纪,从毕加索、阿波利奈尔开始,艺术家抛弃了匠人的身份,拥有了灵魂工程师和先知的功能,这才有前卫之类的流派。似乎艺术家能感应到社会潮流的方向,不需要思考,而是神神叨叨感应到的,有点巫术反智的特征。到现在,这已经有些根深蒂固了,似乎艺术家和思想家是一类的文化人。这样造成了艺术家虽然文化不高,但很自以为是。抱本哲学书,看了三页半,就开始谈思想。
雷:我谈不了思想,比较喜欢文学。我也画不了帅的,喜欢诚恳的。
雷:说张恩利吧,我还比较喜欢他。他画很多生活中的小东西,毫无用处。在传统绘画教育中,这些是不高级,不适合画的,但我觉得挺好。
侯:他有一种往哲学上靠的说不清的东西。我不了解他,只是看画面,感觉他有比较强烈的用哲学去讲道理的欲望。我不太有欲望看他的画,我比较怕别人和我讲哲学。前一段展览倪军的作品,也是日常的小东西,直接画法,很朴素,倒是觉得有碰撞。
雷:张恩利的哲学细细想是有的,只是我平时不细想,基本靠直觉。
侯:像马克·罗斯科,作品很单纯,就几块颜色,没有多余的东西,但是你能感受到他的忧郁。在视觉艺术中,直觉碰撞最重要的。我能感受到罗斯科的情感,张恩利的我感受不到。
当然,这有个层次问题。就像你表达爱情,我认为,有30%的人能感受到就好。如果有90%,那就浅了,没有味道。如果只有3%,那就过于隐晦,是表达不清楚,还是装,我不知道。
张恩利画得挺好的,他的题材都是工业产品的废弃物。感觉他的画,也就是轻松的一遍。这样的手法和他的主题是匹配的。没有多余的处理,非常合拍。我缺他这个能力。张恩利画得很薄,他的题材不适合画得太用力。像你画的竹子,也不适合大力。
侯:我是在控制它,不能太简单,又不能画得太深入,让人看着累。竹子过去是文人的题材,但现在不是那个文人时代了。我不想从文人角度去解读,也不想把它寓意弄得很深。没有太深刻的东西,但希望给人带去舒畅的愉悦。我喜欢竹,把这种喜欢淡淡的表达出来,你能感受到我的喜欢,它的姿态与味道,就够了。
你的画也是,如果传达的信息别人能接受到,那么大一堆爱情,会很美好。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koucai/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