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名叫罗套套的博主发了这样一篇长文。我觉得非常有共鸣,所以搬过来跟大家分享:
我对男性群体始终抱持着爱与好奇。最近我开始因为一件事而同情他们:
上星期三吧,我和女朋友从海边回到city,顺便去一家酒吧喝酒聊天。刚坐下没多久,有两个男的来搭讪。先是一个亚裔男(叫他A)走来很自然地跟我们说,他的朋友想认识我们却不好意思亲自来——非常古朴的搭讪方法——接着他的朋友就走过来了,是个戴眼镜的英国男(叫他B)。
我和女朋友当晚刚好没什么事,就同意他们坐在我们旁边。
我想说的和这个搭讪本身没关系。
我这个人是这样的,就算我对来搭讪的男生没兴趣,但只要我是空闲的,我就依然愿意和对方聊聊天,我会把谈话当成一次对男性的随机问卷调查,为我写剧本收集资料。
那天晚上的两个男人,是同事兼好友的关系。我忘记是怎么开始的,总之我们聊起了“伤心”这件事。我说,你们上一次伤心是什么时候?他们说,忘了。
我说我想知道男性伤心的时候都和朋友说什么,怎么说。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说,我们之间从来不讨论这种类型的情绪问题。
我说,你们在一起讨论什么。他们说,工作、琐事、屁话、开女人的玩笑。
我说,那假如,现在B失恋了,是白天刚和女朋友分手的,晚上你们见面了,你们会对彼此说什么?
B说,我大概就说我分手了。A说,那我就会去多给他买杯酒,和他干一杯,然后就聊点别的,帮他忘了这事儿。我说,所以故意不提发生过什么,一直岔开话题。
他们点头。
我问他们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两人大笑,说我们不会哭的,男人哭什么。
我说,只要是人,就会伤心,会哭,仔细想想,上一次是什么时候。
B想了想说,我能想起来上一次哭,是参加我表弟葬礼的时候。A接着说,那我上一次哭,就是六年前我妈去世的时候吧。
这时候,B超级震惊地转过头看着A,喊了一句:什么?!我都不知道你妈妈去世了?A就说,你也从来没问过我父母的事啊。
我女朋友听到这里有点崩溃,小声问我,他俩真的是好朋友吗?这种事在女性好友间几乎不存在。女孩们如果认定彼此是好友,她们之间就很少再有秘密。
我到这里已经对男性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极度感兴趣了,我说,你们从来都不交流情感(talk about feelings),那你们的情感和情绪都去哪了。
他们面面相觑,想不起来。他们既不会和家人倾吐,也不会跟朋友交流,他们甚至认为自己天生不具备表达情感的能力。
他们能安慰好友的方法包括:插科打诨、开玩笑、转移话题、买酒喝……却没有一个方法是“直面对方的情绪”。
他们说,男人嘛,生来就不擅长表达情绪。
我问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她给我画了个图表:“生来不擅长”是胡扯,从生理性上来说,男女情感表达的能力差不太多,在某一个区间男性甚至比女性更擅长表达感受与情绪。
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男人们不会说感受、不懂得传达情感,完全是外界驯化的结果,是这个社会在小男孩成长的过程中剥夺了他们讲情感的嘴巴,捏爆了他们传达感情的心。
女性被允许和鼓励“结成一团互诉衷肠、聊内心聊感受”,男性则被禁止这样。最终的结果是,男性无法宣泄情绪,不能讲述内心,所以世界范围内男性自杀率远超女性。十分讽刺的是,我国除外——因为我国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
我刚刚和朋友看完苏格兰脱口秀男演员Danile Sloss的悉尼场演出。他在第二段专门拿男人之间丧失情感交流能力开涮。
他说,我现在也明白女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突然对自己的男人告白了,因为这太有意思了——我和好友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突然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说,mike,i love you。你们想象不了他那一瞬间僵硬错愕的脸,他停顿了很久,缓慢担忧地问我:Danile,你是不是快死了?
——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我还要多玩几次。
还是我学心理学的那对儿couple朋友,有另外一对couple朋友,某天女孩和男孩吵架闹分手,作为第三方的他们能看出是男孩受了巨大的委屈。这对心理学couple就主动私信敲了男孩,说,如果你有需要疏解的情绪,可以跟我们说。
本来两人没指望男孩会有什么反应。没想到男孩马上回复:你们等我一下。
过了一晚上,两人收到男孩发来的一封和essay一样长的信。
信的大意是,长这么大了,多少次心里痛苦难抑,没有地方能说,没有对象能听,跟自己的好哥们讲,对方不是躲避问题岔开话题,就是自以为在安慰地讲笑话,而其实他只希望能有机会把情绪正面直白地“讲出来”。
把悲伤、痛苦、委屈、愤怒,清清楚楚、完完全全地讲给一个认真倾听的人,而这个人,不judge他软弱,不指责他无能,不用玩笑逃避,不用“因为是男的所以不可以”来推拒他的情绪,能让他没有负担地哭。
有时候我想,幸好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心理咨询师的存在,幸好还有一些合法又厉害的专业人士,能坐在那里,满足一些人这样微小的愿望。
我择偶一直有个标准,我喜欢那些能够顺畅表达自己情绪和情感的男人,他们明白在合适的时候展示内心感受是健康而富有魅力的,他们不羞于表达,他们越勇敢就越温柔、越温柔就越强大。
我知道这世界有一种与驯化女性配套的驯化男性的丑恶法则,所以我更加珍爱那些主动与之对抗的人。
不知道看了这篇长文的你有什么想法,我认为这跟我的观察结果一致:一部分男性被驯化了,从而关闭了表达情感跟分享感受的雷达。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这项功能跟这种需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男人的脆弱面呢?
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一个男人在压力跟困难面前表现的特别能扛,特别爷们儿,我就会对他偶尔展现出的脆弱表示理解同情,给予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帮助。如果是我爱的人,我会倾尽全力帮助他。
如果一个男人抗压能力特别差,遇到一点小事动不动就崩溃。感到焦虑的时候不是玩消失就是发脾气,还有身体特别差熬夜工作一天恨不得要卧床休息三天。
这一类男性,就会极大的激发出我性格里的暴躁跟冷漠。一旦一个男人表现的像个脆弱的瓷娃娃,甭管他多帅多有才有多钱,都能让人一秒钟兴趣全无。。。
所以说,偷偷哭是惹人心疼的,嚎啕大哭是让人嫌弃的。凡事硬抗是可以激发女人的母性跟保护欲的,敏感脆弱只会让女人感到暴躁,失望,然后远离你。
上周,我把这个观点发到了微博@柳崖 上,也有很多女性读者纷纷表示赞同。看到了么?随着男性的情感表达方式被驯化,女性对于男性的预期也在变化。
我们是真的无法接受跟女人一样敏感细腻脆弱,热爱剖析内心情感世界的男人啊!
如果你只是比拒绝沟通,关闭一切情感流露渠道的钢铁直男要直白细腻一些,也善于表达爱跟感受,那么我相信你女人缘会非常好。如果你彻底跟女人一样,那所有姑娘都会把你当姐妹,无论你长多帅!
其实,对于女性而言同样如此。男性世界对你的预期就是:温柔,敏感,细腻,恋爱脑。如果你稍稍表现的理智冷静,有一些事业心,也是比普通传统女性受欢迎。
但一旦你跟男人别无二致,甚至比他们更理智冷静,更有事业心。你极大的可能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然而因为随着“可得性”跟“保护欲”的降低,你的异性缘一定会断崖式的下跌。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我对男性群体始终抱持着爱与好奇,但最近我开始同情他们,其实除了无法表达情感这一点之外,我还发现:其实男人真的很脆弱,很怕疼,很怕死,但是在雄性竞争的战场上他们是不被允许露怯的。
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在硬抗,这导致偶尔展露真我的时候都特别搞笑!
比方说,我开整容医院的好友跟我讲说,她们真的有非常多男客户,平常人模狗样的西装革履,这个CEO那个高管的。结果打个除皱针全程尖叫,好几个人打到一半央求她提供全麻注射服务......但是女客户从来没有这么大反应,也没人提过这种要求。
所以她认为男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要远远低于女人。
我爸最近病毒性感冒,也去医院看过了,就是嗜睡啊肌肉酸痛等典型症状。结果他表现出了癌症晚期病人一般的状态:从早到晚哼哼唧唧,讲真的,几年前我癌症晚期的奶奶临终前每天疼到打吗啡也没像他这么叫唤......
今天一大早,跟我妈说他不舒服,想吃哈密瓜。家里有六种水果他都不吃,偏偏想吃没有的,于是我妈就在赶去上钢琴课之前给他买了哈密瓜,还切丁了。
但是他老人家吃两口就不吃了,晚上又哼哼唧唧的跟我说,他想吃果冻......你没听错,一个60岁的老男人突然想吃果冻。
我妈就问他:“你知道果冻是啥玩意么,你就想吃果冻!那是小孩子吃的!”我爸说:“我怎么不知道果冻!我不舒服!我就是要吃果冻!国家哪条法律规定老年人不能吃果冻了!”
我简直惊呆了,于是立刻饿了么下单给他买了果冻等各种零食,我怕他一小时内吃不到会坐地上哭。
刚刚我跟我妈开玩笑说,幸亏我爸没体会过什么叫痛经,否则我估计他会要求立即住进icu......
我妈不屑的说:“我年轻的时候,因为肌腺症还是什么病,导致每个月例假都疼的死去活来,需要到医院打杜冷丁的程度。可是每次稍稍缓解一些后,我又赶去上班,哪有那么娇气?还有生孩子,我也没觉得有多疼啊!”
那一瞬间我就明白,或许一个女人从十几岁开始就要每个月面临例假这个小考验,二三十岁又将面临生育这个大考验。
女人并不是对疼痛的耐受力先天优于男人,而是我们接受了长达数十年的“疼痛训练”从而适应了疼痛,提升了对它的耐受力。
而运气好,从小到大连个胆囊炎都没得过的男人们,你让他们去哪里适应疼痛呢?
一想到男人怕疼,怕死,怕被看穿,怕被抛弃,更害怕雄性竞争失败。由于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跟约束,又不敢表达内心的恐惧跟情感,我是真的开始发自内心的同情这个常常让我恼火的物种了。
关爱女性的事情,我已经坚持做了许多年。那么从今天开始关爱男性,也从我做起。啥时候有关部门能成立一个关爱男性委员会的话,我自告奋勇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