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机, 恋爱交友, 考试瓶颈, 同学排挤,敏感话题如何沟通,才不会把天聊“死”?

自从凭远启动了妈妈下午茶活动计划以来,我们收到了很多家长的私信,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青春期教育的各种困扰,其中包括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恋爱及交友、成绩焦虑与学业压力、生活与心理等等各类问题,以下我们选取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情景,先来看一看。
 
 

情景一

 

儿子高中考入市重点尖子班,现在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之前的排名大概在年段30名上下,这学期期中考名次直接跌至全班倒数第一,年段200多名。学期初的时候我们给了他一部家里闲置的手机,尽管学校不让带手机,可是他会偷偷玩,或者是在午休以及深夜的时候刷手机,他自己也说:“这学期基本没怎么学习。”问及他所玩手机的内容,他说是在玩游戏、抖音和追剧。

班主任也有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涣散,有“假学习”的现象,没有动力,仅仅满足于完成作业,且是在不得不交时才匆忙赶完,有时候就借同学的抄一抄,没有什么目标。

另外我最近明显地感觉到,儿子开始格外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衣服换得很勤,出门就一定要洗头。几周前,班主任跟我说,他似乎在和一个平行班的女生恋爱,这个女生和他一起补过托福,但是成绩一直不好。孩子性格很阳光,爱开玩笑,自小就喜欢运动,篮球打得好,比较招女孩子喜欢。

我和他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上一直有分歧,他爸爸始终觉得孩子很好,对孩子的成绩没有太高的要求,这些事都是我在操心。

 
沉迷手机, 恋爱交友, 考试瓶颈, 同学排挤,敏感话题如何沟通,才不会把天聊“死”?

以往和孩子的交流一直都好,他有什么事情也愿意跟我说,近半年来,明显感觉到他对我的抗拒,什么都不说了。就最近出现的沉迷手机、成绩严重下滑、学习态度和恋爱(他不承认),我都认真地和他讲道理,也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他进行分析和讲解,他看似在听,实际上很不耐烦,所以我不知道该如何了解他内心的想法。

 
 

情景二

 

我女儿目前在一所竞争很激烈的国际学校上9年级,因为她初中是一所普通的体制内学校,那时她很轻松就能名列前茅,但是在这所学校,这学期几次有排名的考试她都考得很差,尤其是期中考后基本上就倒数了。我跟她聊过几次,感觉她的思想负担很重,很悲观,跟我说:“进这所学校的时候就做好了丢脸的准备。” 

另外换了一个新环境,之前玩得好的小伙伴一个都没有考到这所学校,女儿以前是书面成绩比较好,但是英文口语真的不如直升上来的同班同学们强,一张口说就有很明显的口音,在课堂上发言的时候她说同学都在底下憋着笑,她刚来也没什么朋友,感觉比较难融入集体,同学之间开的玩笑她不觉得哪里好笑,可是大家都在哈哈大笑,小组作业的时候都是哪里人数不够,她被老师安排去凑数(她自己说觉得是“凑数”),讨论一些问题她都插不上话,意见往往被team leader直接忽视。

 
沉迷手机, 恋爱交友, 考试瓶颈, 同学排挤,敏感话题如何沟通,才不会把天聊“死”?

女儿从小就很要强,比较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和评价,确实像我。我自己是经历过中年危机之后,才想明白人生主要是经历,才逐渐好一些,但情绪上的这些不安定和自我怀疑就像是肌肉记忆,很难去突破,我现在工作生活上不再会这么紧张和焦虑,但是我的瑜伽教练也常常提醒我太紧张了,尤其是在学习新动作的时候。

我感觉女儿现在深层次的问题也是这个,我和她说过学习主要是养成深度思考的能力和专注的习惯,和这所学校里面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不应该太过于关注自己的“面子”。但是我觉得这么说了以后并没有什么效果,我能感受到女儿还是很煎熬,脑子里被各种情绪化的东西占据,学习效率低,内耗很严重,成绩不见起色,自信心也在一点一点地丧失。

 

情景三

 

我的儿子现在在美国读高中,今年暑假回家,发现他该续的签证还没有续,我就问他,他说在办,可是也没见他在做,过了几天,我又问他开始预约了没有,结果孩子就发火。

我不是一个喜欢逼迫孩子的人,但我觉得续签就是一件小事,所以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从蛛丝马迹(很多,不细说了)看呢,发现孩子在撒谎,实际上还发现他在学校没有完成应该修的课程,但是孩子又说完成了,他跟所有人都说成绩很好,但其实有几门课拿了F。

还有在一些根本没有必要撒谎的事情上撒谎,比如他和他表弟一起去吃早餐,回来后我就随便一问他早餐吃了什么,他说吃了包子,实际上表弟后来跟我说他们吃的是面条······ 我就很想不通,孩子瞎话张口就来,即使被抓住了还不承认。这种经常性和父母撒谎是因为什么呢?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觉得有时候孩子近在眼前,却又好像和他们隔了一个世界,相信这种忽近忽远捉摸不定的感觉相信很多父母都有所体会。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感觉他们几乎像是自己的一部分,有什么话也愿意和我们说,我们给的建议他也听得进去,慢慢地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变成一个越来越独立的个体,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开始和异性交往,有了自己的烦恼,开始保护自己的隐私,也不再和父母无话不谈了。

 

其实这些引发父母焦虑的问题并非个例,都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表现,我们不要拿放大镜去拼命聚焦于这些外在体现,而是需要去探究内在的原因,从而正确引导孩子,安全健康地度过这段人生的阶段。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koucai/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