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喜欢男生的表现,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

前些日子,与一个在北京读研的朋友电话沟通,夜里北京温度-7℃,广州也只有15摄氏度左右。天气凉了,随之而来的焦虑也正“拓步前行”。

朋友说,年底了公司加班太多,连学校的作业也无法按时完成,上课开始听不懂,因为根本没时间去复习功课。租的房子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与房东同住,他们年纪大了,要求巨多......

沟通不到一小时后,似乎作用不大,外面太冷,匆忙结束了电话。

除了接受和慢慢改变,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最近在《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里学会一个新词:社畜。源自日本,是“会社”和“牲畜”这两个外来词的合称,特指那些在职场中逆来顺受、遭到公司压迫的年轻人。

 

这个群体既陈旧又新颖。“陈旧”是因为早在19世纪的西方诸国,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兴起的现代大工业生产和企业制度的确立,而使得那些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的人们成为工厂流水线上最重要的劳动力。

 

“新颖”则是因为“社畜”这一词更多用于当下生活和工作在大都市中的年轻人,他们离开学校后进入职场,开始996的工作生活,最终导致除了工作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空余时间;同时大量的工作也像一张网般牢牢地把他们束缚其中,无法逃离……

 

小说中的年轻人大都来自中等偏下家庭,他们无法从父母和家庭那里获得财产上的支持,因此最终必须依靠自己在大城市中工作。而对于那些出生于富贵之家的年轻人而言,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必为钱烦恼,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必进入市场和工作场域之中,从而免于被剥削的命运。

 

在小说里,正是因为“没钱”才生活的尴尬,所以需要赚钱,但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成为“社畜”,成为工作和市场的奴隶,从而导致生活彻底被侵占而没了生活。这是一个封闭的恶性循环,也似乎成了当下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难以避免的境遇。

在由资本、利润和市场所组成的这个屠宰场中,那些被工作主宰的年轻人们不就是那些待宰的牲畜吗?也正因如此,当小说中的主人公意识到这一可怕的境遇时,便准备逃离,或跟着自己的理想,或去寻找那个在远方的乌托邦。

可我们知道,有多少乌托邦是真的呢?

书里的主人公们似乎都执拗地向往着某个世外桃源,某处乌托邦,似乎觉得只要能到那里去,自己的生活和一切都会重新获得希望……但故事的最后我们看到的却是无一例外的失败:想象的破碎、乌托邦的虚假以及梦想的遥不可及。

在这些故事中,“乌托邦”还不仅仅只关于自然或地理上的某个地点,也同样暗示着诸如爱情、理想和梦想。在漫长的传统观念中,它们都是人类心灵乌托邦的重要空间,作为某种精神的寄托而举足轻重。但在这本书的故事中,这些心灵的乌托邦却同样不可靠,甚至荒诞而无意义。

 

今天我出差回家,在外将近一个半月。中午到公司开会,下午回家,换床单,洗澡洗衣服,扫地墩地擦桌子......两个小时过去了。小睡一会儿,起来改稿子、录音、看书、回复问题......一天即将结束。

明天还有新的烦恼。晚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koucai/8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