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音乐、文学作品中,人们总是不厌其烦的歌颂爱情的美好,纯粹。
可回归现实以后,爱情却总是让人吃尽苦头。
一个残酷的真相是:
在情场摸爬滚打的成年人,大多不具备健全的恋爱观和两性观。
即便是最高等学府的学子。
在高考中,他们跑赢了千军万马,可是来到情爱的世界里,他们却双双落败。
最近有个很火的辩题是,大学该不该开恋爱必修课?
在我看来,这门课岂止大学要开,从孩子迈入青春期就该开。
恋爱课不是教你求偶的学问,而是基础人格培养的一部分。
恋爱,关系到我们的尊严与价值,我们对两性角色的理解,以及如何面对内在世界的变化。
它的重要程度,绝对不亚于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基础学科。
然而恋爱教育在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都是缺席的。
中国长辈们的婚恋观有多矛盾,想必大家都有体会。
学生时代对子女的朦胧情愫严防死守,一旦进入社会,又迫不及待要把子女推进婚姻的殿堂。
好像年纪到了,孩子就能自动驾驭婚恋关系一样。
其实,爱的能力,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获得。
如果不告诉孩子怎么识别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如何更好地爱一个人,怎么排解被拒绝的失落,怎么面对意外和风险。
长大以后,他们便容易被那些三教九流误导,开启两性互害模式。
最后女生千疮百孔,男生也没法全身而退。
如何规避伤害?
如果你问什么是最好的恋爱,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没法一概而论。
但在“减少恋爱的翻车概率”这件事上,是有通行法则的。
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涉及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问题,一定不要退让;
当对方提出带有冒犯性的要求,无论是拍亲密照片,还是无止境打探你过往的情史,但凡你觉得不舒服,不要纠结,干脆利落的回绝。
再爱一个人,也不要割让自己的尊严,去博取对方的眷顾。
如果对方硬要把他的欲望凌驾于你的自由意志之上,那么很显然,他一定不是个理想的恋爱对象。
倘若你已经被对方用隐私威胁,千万别向他妥协。
退一步不会海阔天空,只会让你陷入深不见底的泥潭。
你要意识到,他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涉嫌触犯多个刑事罪名,是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
2.与人交往,要看他品行的最低处。
最终决定两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好的时候有多好,而是彼此坏的一面有多坏。
试想一下,如果对方品行的最低处,成为日常交往的常态,你还愿意跟这个人共度余生吗?
3.拒绝一切打压行径。
但凡一个男人,让你感觉到自卑、患得患失,不管他是不是练了什么邪术,都不值得你托付终身。
真正爱你的人,从他眼中,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虽不完美,却也是闪着光的存在。
良性关系的精髓就在于平等交流,互相成就,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评判和施舍。
说一千道一万,爱自己才是抵御渣男的最佳防火墙。
天底下的女孩都该有这种自信,
“我很好,你不爱拉倒。”
没有什么人和事能够夺走你的骄傲,和对生活的热情。
同时,也希望父母们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倾注更多情感。
在家庭里没有得到充足重视和关爱的女生,很容易被爱的赝品打动。
年幼的时候,她所有力量都来自于父母,你给她一分爱,她就有一份勇气。
所以,用尽全力呵护她吧,让她懂得自己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