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之前,最好的修行是恋爱!
所谓修行,一方面是体会他人需求,换位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克制自己欲望的能力;如何在不冒犯的一个人的前提下追求一个人;如何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自我麻痹地把好感当喜欢,把喜欢当成爱,乃至于给自己和对方造成太多的情感压力;如何在情与爱的的冲突中准自己的位置,直面自己的内心,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勇敢地做真实的自己,不以大众世俗的的标准做为自己的行事准则的判断,不因他人的质疑而怀疑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一个人很难拥有完美的成长环境,碍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也碍于父母亲圆满度的不一,饱满的,持续的,无条件的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也就导致了每个人自我饱满度都是不一样的,相应的每一个人性格中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我会按照“自我”的缺失程度来对一个人的修行阶次进行划分,不知道现在的你处于那个阶次呢?
第一阶:自我空洞阶;
许多人可怜的孩子,在他们大脑发育关键的那几年(童年),不曾又或者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特殊的关爱,如父母关系不和睦,从而引起的负面情绪的宣泄,又或者父母的教育过于严厉,导致他们感受到的不是父母之爱,而是父母的厌恶和嫌弃,又或者遭受来自同伴的欺凌导致心理的阴影……相当程度上而言:他们生活中不曾有过美好,感受不到来自于人性的温暖,他们的安全感,自尊水平,成就感都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也就是他们所谓的“自我”,是不存在的。
因为“自我”的不存在,所以他们在与爱的冲突中很容易走极端;要么他们是太“自我”,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只懂得发泄自己的欲望,不懂得考虑对方的感受,换位思考的能力几乎为零;要么他们是完全没有“自我”,喜欢一个人,追求一个人,可以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把大好的青春浪费在一个对自己毫无感觉的人身上……他们属于典型的情感世界里的“魔鬼”与”傻子“
作为“魔鬼”的他们,因为过往糟糕的亲密关系的经历,他们的人生大部分的时候处于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这也就导致了没有心力去体会他人需求,考虑他人感受,也就是说他们换位思考的能力几乎为零。
他们分不清好感喜欢爱,过份的相信感觉,没见过几次面,没吃过几次饭,他们就可以: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对方一眼,就觉得对方是自己的永远.一方面他们在强烈的所谓“真爱”的欲望的驱使下,他们的情感需要宣泄,另一方面他们完全缺失体会他人需求的能力,他们可以很可爱的在爱情里做出许多傻事。
1、他们喜欢一个人,只懂得发泄自己的欲望,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
他们会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我喜欢你啊,就是我喜欢你啊,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这份喜欢又或者是“爱”的加持,他们可以放纵自己做许多傻事。他们可以傻呵呵的没认识对方多少天,就向对方表白,甚至是跑到对方楼下当众表白;他们可以在对方不理自己,甚至是完全没有任何反馈的情形下,坚持不懈地给对方发短信微信,嘘寒问暖,早安午安晚安,没有你我很不安……更甚者他们还可以在某些错误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举动,爱得不得把对方从楼上扔下……
2、他们喜欢一个人就是追追追,追不到就是删删删……
他们会有一句很很经典的台词:朋友我不缺你一个,我缺的是恋人;
他们追过很多人,表过许多白……极功近利,自私狭隘的他们对一个女生/男生有好感,喜欢一个追一个,情商低……追不到,又删一个……他们不明白优秀的值得他们去爱的人本来就少,奈何喜欢一个追一个又删一过……十年十年又十年,他们删了许多美好肉体和有趣的灵魂……空空自己把自己人生幸福路给堵死了。
他们不明白恋人与陌生人之间还有一个中间选项:朋友!
他们不明白今天他/她没有答应你,不代表他/她明天不答应你,也不代表明年后年,更甚者是十年之后他们不答应你啊。当然这里的“他”并不是某个特定他,他只不过是一群美好的肉体和有趣的灵魂,我可以没有让你只在一棵树上吊死哦。
PS:也要明白有些时候做不成恋人,那是连朋友也是做不成的!恋人和陌生人之间确实有一个中间选项:朋友,但仅限于欲望没有打开的时候……所谓的恋爱高手,是不会轻易地喜欢上一个人的,更不会傻乎乎将一个人纳入长期关系,他们深知一旦将一个人纳入长期关系(欲望打开了),两个人也就只能要么是恋人,要么是朋友了……要知道世间还没有几个人做得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当初的深爱的人,入了他人怀成了别人的男人/女人。
第二阶:体会他人需求,欲擒故纵阶;
他们依然分不清何为好感,何为喜欢,何又为爱。但他们已经受过了一部分的情殇,渐渐的他们体会他人需求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一个人有好感,喜欢一个人,他们不会向以往那样横冲直撞……他们懂得了掩饰自己的意图,在对方对自己不那么感冒的时候,不会暴露自己的需求感,甚至有些时候他们会营造一些“第三者”,有人追自己,自己很受他人欢迎的假象,从而更好的刺激对方的征服欲和挑战欲。还有一部分人学过一些所谓的“泡学”,受到某些错误价值观的引导,他们从之前的攻击性向内的自卑型人格变成了,攻击性向外自卑型人格,他们懂得了用朋友圈营造所谓的高大上的形象,他们打肿脸充胖子冒充所谓的高富帅……
1、他们学会了体会他人需求;
他们学会了从朋友做起,学会一定程度地隐藏自己的意图,在没有很好的介口很好的理由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冒冒失失地去找对方聊天说话;他们学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学习与工作的又或者玩游戏的名义去接近对方,慢慢培养感情;他们学会了照顾对方的情绪,今天他们找对方聊天,如果对方爱搭不理,他们懂得了过上一个星期,乃至是两三个星期再找合适在的理由去找对方聊天……他们今天约对方出来,对方如果爱搭不理,他们不会一下子放弃,他们会过上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再去约,他们已经不会向以前那个青涩的小伙子小姑娘一样太上杆子;
2、他们懂得了: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但他们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他们所谓的势均力敌更多的只是术的层面的伪装,而非“道”的层面的理解;
他们依然处于一种把好感当喜欢,把喜欢当成爱的自我麻痹的阶段……他们的不在乎,所谓的欲擒故纵中的“纵”更多的依然只是一种伪装,骗得了对方却骗不了自己的一种伪装,甚至有些时候是连自己都骗不了的一种伪装。初期的时候也许所谓的“欲擒故纵”有效,但随着自我麻痹的加深,信息语言传达信息,肢体语言传达态度……“伪装”变得不再有效,也许口头上说什么不在乎,在肢体语言却无时不刻都在出卖着自己,眼神飘忽不定,说话的声音在颤抖……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他们的肢体语言出卖了自己。
懂得了所谓的“欲擒故纵”,确实一定程度上让所谓的爱情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后期随着情感的加深,不自觉地他们还是会过早的陷进去……一方面是过早的把喜欢当成爱情,需求不对等,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安全感的缺乏,甚至是内心的空洞,不自觉地他们异常的能“作”,相应的“感情”自然得不得不半道而夭……
三、理性对待情感,不自我麻痹阶;
他们渐渐明白:一见钟情钟的往往不是情,而只是一副美好的皮囊!
他们渐渐明白:喜欢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的,爱更是建立在喜欢之上更深层次的情感依赖。
年少时的“喜欢”大多数的时候只是一种好感,只是一种基于荷尔蒙的刺激,身材好,家世背景不错,有钱……更甚者只是一种占有欲。真正的喜欢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是知对方过去,晓对方想要的未来,是了解彼此的三观,亲朋友与好友……是建立一定时间相处之上产生的情感依赖。
何又为爱呢?爱是建立在喜欢之上更为深层次的情感依赖,是见识过对方真实的样子之后依然觉得在一起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是人性的光辉和美好,是豪情:是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
年少时期许多人口中的”爱“,只不过是一种浅层次的喜欢……要知道碍于我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喜欢的人看,相应的在我们没有把一个人纳入身边人,枕边人的时候,我们是无法很好的看清一个人真实的样子的:开心得意忘形的时候是怎样子的呢,痛哭难过崩溃无助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很多时候那是相恋六个月之后:我们彼此才能裉去伪装,慢慢暴露出真实的自我。基于浅层次的交往,我们所能了解的只是对方的表面,基于表面的伪装所产生的“爱情”,顶多只是一种自我麻痹……你口中的“爱情”真可笑。
好感是“一对多”,喜欢亦是“一对多”,爱情却是“一对一”。我们可以同时对很多个人有好感,也可以同时喜欢上很多人,但那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浅层次的情感,其本身就不存在着任何不可替代性。既如此:我们便不会赋予他人太多的价值,如此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了许多的淡定和从容……弱水三千,我只取一飘,你不理我,不认可我,并不是我自我怀疑的理由。在追求你的过程中,我也不需要刻意的伪装一些什么,因为对于你的情感,本来只是一种好感,只是一种喜欢……
天下有道,无欲则刚。不曾相爱,欲摛故纵,何来欲擒,又何来故纵?
四、自我价值回归阶;
第四个阶次为:自我价值回归阶。
前三个阶次更多的是向外追求,希望通过获得所爱之人的认可来获取自我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他人来赋予自我价值,可第四阶却是完完全全地自我赋予自身价值:
我是谁,我说了算,我喜欢你,与你无关!
正文:
追求爱情就是追求更好的自己:勇敢、淡定、大方又热情!
无论男女,那些在喜欢的异性面前过于谨小慎微的人。无非就是:自己的价值感,并不足以去撑他们在爱情面前的勇敢,甚至他们还把恋爱当成了对自己的一种证明,觉得谈恋爱谈得下去就赢了,就证明自己是对的,谈不下去就输了,就证明自己是错的。居于这种强烈的胜负心,以及害怕自我价值被自己的二次否定,所以他们当然是宁愿错过,他也绝对不要主动。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白:你是谁,你说了才算!
追求爱情,与其说是在追求对方,不如说是在追求更好的自己:勇敢、淡定、大方又热情。为什么我要追求你呢,一方面是因为简单的”荷尔蒙“刺激,我喜欢你啊,更重要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我需要表达我自己”。 我喜欢你,我追求你,那是我的自由,与你无关……“追求你”,那只不过是有关于我自己的表达,我只是偶尔在不困扰你的前提下,时不时的露个脸,卖个萌,发个笑脸……人有需求很正常,问题的关键是你要看得起自己的需求,只要在不冒犯对方的前提下,向一个勇士一样向对方伸出爱的橄榄枝,不管我的身份那么低微,哪怕悬殊到你是白雪公主,我只是不起眼的青蛙,我都不觉得那是一种问题。
爱情是一个互为好感的双向选择题,你当然可以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甚至是不予以理会,那都是你的自由。如果你对我有所回应,态度积极,我自然是欢喜,可如果你冷冰冰,又或者爱搭不理,也许我会有点小难过,但还不至于到了自我怀疑的那一步:认为只因为一个女生/男生拒绝了我,然后我的人生就灰暗了,我没有资格拥有爱情,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我特别喜欢我们大广西那个偷电瓶的小哥哥,第一次了解到他的时候是一个有关于他偷电瓶车被抓之后的采访:他是这样子说的:“没有钱了,肯定要做啊,不做的话没有钱用。”“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可以维持了生活这样子;“进看守所感觉像回家一样,我一年回家,大年三十晚上我都不回去,就是说,就是平时家里出点事,我就回去看看这样子“。”在看守所里面的感觉呢,比家里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言语中带着许多的轻松和诙谐,完全没有一种接下来要面临牢狱之灾的不安和恐慌。
身处牢笼之中却又感受不到丝毫的牢笼束缚,可许多人身虽不在牢笼之中却被无处不在的牢笼所束缚。采访持续了几分钟,我却看了许多遍。用所谓的世俗的标准看待,他就是一个十足的loser,可从人生自由与安宁的角度而言,他却又是一个绝对的灵魂级的人物。
人世之道,基础的基础就是见自己: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我那一瓢最甜,我是谁,我说了才算!
“赢”从来就不是一种标签,也不是居于其他任何人的认可,更多的“赢”来源于自我的接纳和认可。赢家当然有大小,但赢的本质是一样的,或许我终已一生所求,我都成不了世人所谓的成功人士,我也睡到迪力热巴古力娜扎,我也不能得到某个具体的人的青睐和认可……但我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我赚的钱足够我花,取的姑娘是我的心爱……我克制得了自己的欲望,我自食其力不求人,我的小日子本身也是值得我去骄傲和自豪的。
我坚信,只要我足够勇敢,只要我有梦敢于追,有爱敢于逐,哪怕我会走一些弯路,我也相信终究我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我现在当然可以因为对你有好感,喜欢你,去追求你啊……这是居于自我表达,自我价值的认同。可如果有一天,我们在一起了,可处着处着,我们却发现我们彼此不像当初那么开心,你的爱情成了我幸福的阻碍,你变了,你不再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个人……居于自我表达,及自我价值的认同,我当然也会离开你,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幸福。如此追求你是因为自我表达,离开你也是因为自我表达……我不依托你,又或者依托于某个具体的人赋予价值,既如此:我喜欢你,追求你,又与你何干呢?
我们努力的目标不是和谁在一起,成为谁的男朋友女朋友,我们努力的目标是,无论和谁在一起,我们都不会在抛弃自我价值的前提下,给这段关系带来舒适和愉悦。如果你能真正的理解这一点你会发现:喜欢一个人追就追了,表白就表白了,对方有什么样的反应,真的跟我们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喜欢一个人我追求得坦坦荡荡,不得已而分开的时候,我也潇潇洒洒……
PS:有些时候追求一个人,方法、方式不当,类似于把握不好分寸感,没认识几天就表白,把好感当喜欢,把喜欢当成爱,不懂得聊天技巧……不管对方理你或者不理你,短信狂发,微信轰炸……那当然是你追求技巧和情商的问题,更甚者有些时候是心理缺陷的问题……
还有那么一些时候,哪怕你尺度分寸把握得不错,你没有冒犯到对方,你追求一个人,可那人却反过来骂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那就不是你的问题了,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她不是天鹅,你也不是癞蛤蟆!
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不得已我们先天会带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这也就注定了我们无论是在追求爱情,还是追求事业的成功上相较于常人会多经历一些磨难,多走一些弯路,(有些弯路的代价可能是十年)多受几次美好的姑娘,帅气的小哥哥的拒绝……
但无论如何:没有人可以质疑你生而为人的价值,你自己也不可以;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强大,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是给你用来寻找光明的,不信命,才是你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