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民乐恋爱循环 拒绝“头七”刻板印象

似乎是从一个恶搞的二胡版《菊次郎的夏天》视频开始,二胡、唢呐这类硬核的传统民族乐器演奏视频被整齐的“头七”弹幕淹没。这样戏谑的称谓,一方面源自刻板印象中白事吹打队伍中对于传统民族乐器的大量使用,一方面来自其独特硬核的音色魅力,好像吹拉之间就能把你的灵魂带走。

但根据我的生活经验观察,在接地气的民间红白喜事吹打中,使用并非全是民乐,反而多是一些小号圆号长号加军鼓组成的简单西洋管乐队。演奏者就是普通的乡里乡亲,平时在田间地头劳作。到了哪家有红白喜事需要演奏的时候就换上一身军乐队一般的行头,演奏的也多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气氛并不完全喜庆或悲痛,主要也就是图一个有点响动的效果。

这样看来,单凭这一点,“头七”这个帽子给二胡唢呐扣得就不是非常准确。只是民乐本身自带的土味让人在刻板印象中总是觉得难以高雅起来,因此与硬核土味的“头七”捆绑在了一起。

而在相同的场景中,如果使用的是西方乐器,可能就会给人带来另一种感觉。例如电影无间道的最后,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被安葬在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下,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别有一番风味。

但单凭这个场景,也没人把苏格兰风笛冠以“头七”乐器之名。大家提到风笛,想到的还是苏格兰的山峦草地,远处传来的悠扬笛声,迎面走来穿着苏格兰格子裙的人们,好一幅诗意的画面。

相反为什么提到二胡唢呐就要想到“头七”?这对二胡唢呐来说这样的称谓有些显失公平。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要较真什么。作为一个浅显学习过民乐并依然热爱着它的爱好者,对于这样的互联网戏称我并不会在意。跟所有热爱民乐的人一样,我希望大家能多了解民乐,热爱民乐,消除对民乐的刻板印象:原来华彦钧先生是伟大的音乐家而不是瞎子乞丐,二胡也可以走上国际殿堂级的音乐厅让一整个西洋乐团为它伴奏听它战马奔腾;唢呐也不只在田间旷野为逝者吹响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号角,它还可以站上更大的舞台,传递出更直击内心的力量。推荐阅读:《恋爱论坛“恋爱多年结婚,还不如相亲认识的过得好?”

现在大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欣赏民乐的表演。除了经典传统曲目的民乐与传统的民乐乐团合奏的表演形式,民乐跟现代音乐的交织也更能引起大家更多的兴趣,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在小伙伴的怂恿建议下,鄙人认真学习了一下B站的相关视频,粗制滥造了一版玖柒零弄的二胡版《恋爱循环》,希望你不会叫它《恋爱头七》。正式复工第一周,如果一定要叫的话,也希望它是疫情的头七,是熔断的头七,是萧条的头七,是危机的头七,是所有阴霾和不顺利的头七。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koucai/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