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的她敢爱敢恨,反应机敏,自恋并自嘲,嬉笑怒骂自成一统。
10月31日,诗人余秀华携诗集《月光落到左手上》来到广州购书中心,做客“高地朋友圈栏目”。
一袭白裙的她,依然不改生动、真实和坦率。
谈诗歌“我写诗歌就是因为想写”,谈自己“男人没有几个有我有趣”,谈爱情“我这个老太婆已经不想碰了”,谈年龄“我特别骄傲”......
分享会现场,余秀华金句频出,仿佛一场大型脱口秀。

事实上,相比网络上的那个“压抑”的余秀华,如今的她似乎变得更加通透。
在巨大关注和争议之后,余秀华应对大型活动似乎远比几年前刚走红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听到现场的书全卖光了,说那是因为自己写得好;读者答错问题,她跟对方开玩笑,“你这个假粉丝”;
主持人谧子老师说,“我们穿越大半个中国没睡在一起,很遗憾”,余秀华话口一接,“那是你比较遗憾,我没有”,引得全场哈哈大笑。

△余秀华分享会现场|高地朋友圈
回顾余秀华这一路,《诗刊》编辑刘年刊登“一位脑瘫诗人的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爆朋友圈。
紧接着,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在走红一周后出版。不久后,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散文集《无端欢喜》也陆续和读者见面。
一时间,脑瘫诗人、农民诗人这些标签被贴到她的身上。虽然她不喜欢被人强调“脑瘫”、“农民”,但好在余秀华成了诗人余秀华。
为什么诗集的名字叫《月光落在左手上》?
“我双手不听使唤,写一个字非常吃力。
首先要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然后再用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歪歪扭扭地写出来。而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的字数是相对较少的。”
“月光落在左手上,是因为我用左手写诗。”
据说上学的时候,她用右手写字。由于手腕弯不了,余秀华写字很慢,语文考试时,连作文都来不及写。“人家交卷了,她才写一半。”
为练左手,她曾经写了一篇10多万字的小说,左手没有右手抖得厉害,字迹相对工整些。
余秀华的字写得不错,尤其用左手写字。
△余秀华字迹 |图源:在人间
余秀华说她家似乎有某种写诗的天赋。
她的父亲余文海上学时爱看书,也爱写诗。弟弟是个高中数学老师,儿子已经上班。“他们都能写诗,但是都不写”,“只有我一直一直不停地写”。
说到自己走红之前曾经害怕投稿被拒是因为怕丢人,余秀华的表情多了几分小得意。
她对自己的诗很有自信,每首诗都很好,“毕竟我的水平在这,比汪国真的高级多了”。

从泥土、狗吠、残雪到“爬满虱子的白月光”,再到稻子和稗子,五月的草.....在她的诗里,横店村是个丰富的载体。
“四十岁之前我几乎没离开过横店”,以前被婚姻桎梏的她一直想要逃离村庄。
她写野外的景色、写生命的寂寞,也写婚姻的无趣,单纯为了字和词,在土地和雪被里种植诗句。
2015年与丈夫离婚后,又接连经历母亲癌症去世,这几年,余秀华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改变,外部环境也在变:
荷塘、山冈、田野、麦田、老屋……那些她曾经在诗歌里白描的乡村景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都已荡然无存。
在新房,父亲住楼下她住楼上,儿子在荆门上班有时周末才会回来,她在阳台种了花,养了草。
几年来除了大西北,去中国各个地方走了个遍,现在自由自在了反倒“不想再离开横店”。

“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一样的/塞满了鸡毛蒜皮/灌满了苦辣酸甜/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又是不一样的/在于它展现出来的生命力/展现出来的力量/特别感动余秀华女士/无论她愿意还是不愿意/她都给予了世界还有读者们一些美好的东西”
余秀华微搓双手,表情有些羞赧。尽管是久经各大场合的余秀华,对于读者的赞美依然有些害羞。
在很多场合,她都要比那些舌尖口快的正常人,更加坦率、直接,毫无去为自己的表达寻找任何修饰的意识和世故。

在她的诗歌中,炽烈的情感藏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