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本质是人们对完整自我的追寻
爱情是个人成长历程中最精彩的情节、最动人的部分。
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爱情这一话题的讨论。
人们热恋时追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陷入单相思时渴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异地恋时则互相宽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渴望爱情开花结果时则期盼“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千对**眼中有一千种爱情的模样,就像一块橡皮泥,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变化和形状,让人难以捉摸、难以理解。
人们总是在讨论爱情,从一种科学的角度来看,不乏追求完整自我的意味。

02 心理学与爱情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
换言之,每个人除了会表现出众人所见的“显性人格”外,
还有一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
举例而言,一个很活泼的人实际潜藏着很抑郁的一面,而另一个很安静的人,很可能在另一种陌生的环境下会变得躁动不安。推荐阅读:《话剧《一触钟情》致敬《爱乐之城》 还原恋爱过程》
心理学理论认为,“分析型”的人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因为“分析型”的人重视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
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的“感性”人格压抑到了潜意识深处,将其变成了隐性的“影子人格”。
于是,当一个人遇见一位具备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表现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压抑)的人格特质。
有时恋爱双方是性格互补的,就是这个原因。
一个沉默的人遇到一个活泼的人,往往是他的“影子人格”见到了阳光、受到了感召,因此变得极为愉快,受桎梏的心灵也得以自由释放。
这种异性相吸、“影子人格”和“显性人格”整合互补的过程,将逐渐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的人格,这个过程也被心理学家称为对“完整自我”的追寻。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家研究爱情,同样遵循着心理学的四个基本原则:
描述爱情;
解释爱情;
预测爱情中人们的行为;
控制爱情中人们的行为。
对于爱情有所向往的人,从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能懂得爱情、学习爱情、获得爱情,而且将不断完善自我,拥有丰盈的内心。
03 学会恋爱,为什么要成为必修课
既然爱情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科学家们也对此研究颇深,
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只凭感觉去对待这种感情。
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
若不修好这门课,恐怕会付出昂贵的代价,不及格者必受伤害。
基于此,
《恋爱心理必修课》尝试将恋爱中的诸多困惑和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恋爱表象的种种根源,
解密男女之间奇妙的恋爱关系及复杂有趣的心理活动,
以期为广大正在热恋中或即将体会恋爱滋味甚至遭受失恋之苦的朋友提供指导和帮助。
通过学习你可以了解:
◎为什么你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伴侣?
◎为什么你不会恋爱?
◎为什么你总是失恋?
◎男生与女生的恋爱价值观有什么不同?
◎失恋后如何走出低谷?
当我们学会了这些,
我们就能够科学对待一段亲密关系时,
学会处理矛盾,
学会与世界相处,
进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