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博上有这样一个热搜:25岁的林丽,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
她每个月6000元的工资,都要上交给父母保管。
自己像上学时领零花钱一样,每个月留下2000块。
可谈恋爱后,她发现零花钱减半了。
原来,林妈妈认为,女儿恋爱就该花男友的钱,这样做还能考察男方是否真心爱她。
新闻一出,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说,恋爱期间应该有来有往才对,林妈妈的做法只会让男方觉得林丽很廉价;
没错,站在林妈妈的立场,为女儿的婚姻大事操心,确实用心良苦。
但“恋爱就该花男友的钱”这个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

在相亲节目《爱情保卫战》里,有一个女孩让我印象深刻。
每个月刷男朋友的卡,买包包买衣服,不花上个几万块钱不罢休。
男生刚开始也没说什么,她想要的都一一满足,甚至给女孩开了一家公司。
她变本加厉地花着男朋友的钱,公司放任不管,让其一直亏损。
男生后来表示自己公司要扩大经营,接下来钱财方面要省用一些。
女友直接回怼:“这不是明年的事情嘛,跟今年有啥关系?”
“就他生病那会儿,我没睡够15个小时,就去给他送饭了。”
在女孩看来,她的“付出”是施舍,男友的“回报”是义务。
我给你一棵树,你要给我一片森林;给你一颗糖,你要给我一连锁糖果店。
还有一个女生,看上了全新的iPhone xs,吵着让男友全款给她买。
从聊天记录中我们不难看出:男生很爱女生,想给她最好的。
但自己刚毕业,工资不高,给她买了新包包后更是拮据,希望女友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攒够买手机的钱。
用爱的名义去不断地试探、索取和消耗,不过是自私者的把戏。
而是他今天给你花了多少,他今天给你买了几个新款包,是否每天生活高大上,是否比过了你闺蜜的那个土豪男友。
甚至一些女生,一边高喊着男女平等,一边又默默支持“都什么年代了,男的给女的花钱不是理所当然吗?”
打着恋爱的旗号,一边无底线地让男生花钱。这就是所谓的平等?
一直搞不懂那些什么礼物都要男朋友送的女生,他是你男朋友,不是你的取款机。
他也是父母的心头肉,他努力读书,辛苦拼搏,熬夜做简历写求职信,他跟你一样,生活已经很艰辛。
他理解呵护你的敏感心思,也希望你体谅他在外奔波的难处。

曾经一对即将迈进婚姻殿堂的情侣,就因为一纸婚前协议而分道扬镳。
-
“房产证加女方名字,男方婚前个人财产以及从父母处得到的财产都归为夫妻共同财产。”
-
“婚后财产由女方管理,每月由女方决定给男方多少零花钱,男方未经许可不得私办信用卡。”
-
“生育和教育问题,以女方意见为主”
-
“出门在外,男方须每天向女方汇报行踪”
-
“女方有开除婚籍的权利,男方净身出户,并且在离婚后赔偿女方120万,一年内付清。”
房子若按100万算,若离婚,还要给女方120万,220万加上男方所有的工资收入,全部都归女方所有。这哪是什么婚前协议,明明就是卖身契。
通篇都写着对男方的各种要求,对于女方自己,只字未提。
有人说是女方在保护自己,然而,婚前防备心就如此重,婚后生活不堪设想。
与其说是女方为了预防婚后不明纠纷的婚前协议,不如说是一场算计。
所有的评判标准都攥在自己手里,对自己有利的一切都归属自己。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过多地索取只会让这份感情走向失衡。
即使两个人走进了婚姻,也会成为掌控一方的枷锁,这样的感情注定走不远。

我一直相信,能长久维持下去的感情,都必然会遵循一种付出和回报的平衡。韩国一档节目里,有一对夫妇分享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三十多年来,每年的生日,丈夫都会亲自下厨为她煮海带汤。
逢年过节的饭菜,都由丈夫包办,自己只需要打打下手。
怕激情褪去,他会带她去恋爱时常去的咖啡厅,一起重温过去。
甚至在她孕吐严重时,从首尔跑到大邱,只为给买妻子爱喝的牛血汤。
看到这里,相信所有人都会以为这位太太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会遇到这么好的丈夫。然而丈夫却说:其实我妻子的付出,比我多得多。
原来,夫妻俩因为工作两地分居时,妻子一个人照顾着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公公,伺候他大小便,为他洗澡。
丈夫说: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我一定要好好爱我的太太。
这对三十年依旧相爱的老夫妻,让我意识到:好的感情,一定是付出对等的。有人说:对一个人的付出不回应,或者是只表达失望和不满,是对一个人付出的最大扼杀。
那些打着爱的旗号大肆索取的人,归根结底,其实只爱自己。
感情就像是弹簧,拉伸一下,你会给我一个回应,说明我的付出你有看到,而等到弹簧再也不会弹回去的时候,感情也走到了尽头。
“我的一切付出都是心甘情愿,我对此绝口不提,你若投桃报李,我会十分感激,你若无动于衷,我也不灰心丧气,直到有一天我不再这般对你,我们就一别两宽,各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