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干嘛?

美好的爱情是最动人的向往。

多少神仙眷侣的相遇都是轰轰烈烈,而能相伴一生的更是羡煞旁人。

有人说,爱情因为短暂而珍贵;也有人说长久的爱情才更值得崇拜。

爱情既然是一种情感体验,作为情感体验的生理基础——大脑,是如何感受爱情的呢?

1、大脑的爱情
 
 
 

爱情发生的时候,大脑在干什么?这是古人解不开的疑惑。利用现代的无损脑成像技术,我们倒是可以试着找找答案。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露西·布朗(lucy brown)和同事招募了一群被试者。

他们是正处于热恋中(平均交往时间为7个月)的情侣,自称“已深深地陷入了疯狂的热恋中”。

研究人员在给这些被试者呈现伴侣的照片的同时,扫描被试者的脑部,记录下他们大脑的活动。

结果如下图,这些体验到爱情的大脑中,普遍有两个高亮的区域,高亮意味着剧烈活动。


爱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干嘛?

A高亮区域,是中脑腹侧被盖区(VTAVentral Tegmental Area

腹侧被盖区VTA是生产多巴胺的主要脑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传递亢奋和愉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乐因子。

当情侣们看到伴侣照片时,他们的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在疯狂的制造多巴胺(快乐因子)。

B高亮区域,是伏隔核(NAccnucleus accumbens)

伏隔核NAcc是大脑的快乐中枢,它接收腹侧被盖区(VTA)产生的多巴胺,并产生快乐的感受。

实验告诉我们,爱情的感受发生时,你的中脑腹侧被盖区正在狂热地制造多巴胺,这些快乐因子被运输到伏隔核,让你产生开心、幸福、甜蜜的感觉。

这么看来,爱情的发生来自于伏隔核,那么长久的爱情在大脑里存不存在呢?

科学家在动物身上做的**这个试验,可以帮我们验证一下。

2、爱情与伏隔核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3%的物种是一夫一妻制,最著名的是一种草原田鼠。

他们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就会住在一起,共同抚育后代,中途不会再对其他异性动心。

甚至有时候,当其他雌鼠靠近自己的住处,雄性草原田鼠会袭击并赶走她,真可谓是忠贞的典范了。

爱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干嘛?

这么伟大的爱情是如何发生的呢?

科学家们发现,通常两只陌生的草原田鼠,不接触是不会产生伴侣关系的。

比如,把两只草原田鼠用玻璃板隔开,他们之间没有接触,只能看到、闻到和听到对方,他们永远只是陌生人。

然而,当研究人员激活被隔离的草原田鼠大脑中伏隔核里的神经环路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即使没有接触,这只被激活伏隔核的草原田鼠也会深深地爱上,远在玻璃板另一边的草原田鼠。

除了接受多巴胺,草原田鼠的伏隔核脑区中还有催产素受体。

催产素有增强人的相互信任、提升自信心、增强慷慨度以及促进情侣忠诚度等等神奇的效果。

如果科学家给一只雌性的草原田鼠注射催产素的阻断剂,也就是让伏隔核里的神经元不能接受催产素。

这时候会发现,不管多么可爱帅气的雄性草原田鼠出现在她面前,她也是无动于衷的。

多巴胺让大脑感受到爱情;催产素让大脑忠于爱情

不管是感受到爱情,还是忠于爱情,大脑中的伏隔核脑区,都起着关键作用。

3、爱情与成瘾
 
 
 

很多人会说,多巴胺不会一直有,爱情在3年内就会平淡下来。

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结婚多年的夫妻,依旧炽热地爱着对方。

同样还是实验,科学家们招募一些,平均结婚21年,认为自己依然狂热地爱着对方的夫妻,到实验室来,给他们的大脑做无创脑成像。

结果令人吃惊,在看到爱人的照片时,这群结婚20多年的人,他们大脑的腹侧被盖区(VTA)的兴奋状态,和刚陷入爱情的小情侣一模一样!

原来爱情可以保鲜20年。这和我们关键脑区——伏隔核,在大脑中的作用有关。

伏隔核-中脑腹侧被盖区,是大脑“奖赏-强化系统”的中心

什么是“奖励-强化”,举例来说,如果你家里有一只小狗,每次都是你亲自喂食,而且都用它固定的饭盆。

几天过后,小狗只要看到你拿着它的饭盆,就会摇尾巴(表示开心),还会流口水。

因为“看到你——有好吃的——吃饭的满足感”。这条连锁反应(经典条件反射),因为会得到奖励(食欲满足)而被不断重复和强化,进而保存下来。

同理,爱情的发生,就是“伴侣”这个刺激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愉悦感(多巴胺分泌)的产生,这种满足感被不断重复体验,进而得到强化,就会被大脑记录下来,于是你期待再次见到伴侣。

除了食欲满足和爱情的愉悦感之外,这条通路,也是药物成瘾、安慰剂效应发生的脑区。

爱情和欲望满足、药物成瘾有相同的大脑工作机制:只要能让我感到快乐的人或物,我都想持续拥有

4、感受优先
 
 
 

伏隔核-腹侧被盖区,这个大脑奖赏-强化系统的中心处于大脑中的边缘系统。

大脑从下往上分为三个部分,脑干、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所谓边缘系统,也就是人类大脑的中间部分。

美国脑科学家麦克林(Paul D.MacLean)提出“三重脑理论”,他根据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人类大脑的这三个部分,从下到上分成“爬行类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

边缘系统的大脑结构,我们和地球上几乎所有哺乳动物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爱情带来的愉悦感受的神经基础,我们人类和草原田鼠是一样的。

我们大脑接受信号是一个从下往上的过程,一般先送到脑干(肢体反应),再到边缘系统(情感中心)。

例如:当你被开水烫了。你会先把手收回(脑干功能),再有“痛”的感觉产生(边缘系统功能)。

然后信息继续向上,传递到大脑皮层,我们会对这感受进行分析和整理。“哇,好烫!”、“我怎么会这么不小心”语言和逻辑思维(大脑皮层功能)才会产生。

这个过程告诉我们:感受先于意识

5、爱情保鲜
 
 
 

既然我们有先天的生物神经基础,那么长久的爱情是可以获得的。

1、爱情是被动获得的感受,不是主观说教。

当亲密关系出现危机的时候,要给伴侣感受,而非道理

例如:有的丈夫对妻子说:“我为这个家做了这么多工作,你怎么还说我不爱你?”,这是经过皮层大脑思考后的说教。

这句话带给人的感受,是被指责后的自责或者愤怒,不产生爱情的愉悦。

类似的还有“我怎么不爱你了?”、“我做了这么多,你要感激!”等等强行洗脑

这些都远不如给妻子按按肩膀。肌肉放松带来的愉悦感受,要更接近爱情的直接体验。

2、确认对方的感受是愉悦。

有的丈夫认为只要给妻子钱或者买包,她就会高兴,可实际上妻子更希望爱人下班回家能听听自己的唠叨。

有的妻子认为把孩子教育好,把老人照顾好,丈夫就会更爱自己,而实际上丈夫更期待她关心自己累不累。

以对方的感受为主,而非自己的想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问问:“我这样做,你什么感觉?”

在接收对方信号时要注意,语言不一定代表感受

语言是经过意识加工的,所以语言会说谎的。

例如,很多影视剧中常见的“虐恋”模式,主人公明明很喜欢对方,嘴上却要说:“快走,不想看到你”。

这是善于思考、分析和伪装的高级脑(大脑皮层)的常见把戏。所以,不要单纯靠听

像面部微笑、肢体上的靠近、肌肉的放松等这些由底层大脑产生的,不经过意识加工的直接外在表现,要比语言更真实、更靠谱。

3、互相配合

作为另一半,当对方询问自己感受时,你要准确表达感受,对于男性更要如此。

男性对于情感信息的接收能力,普遍弱于女性。与其让丈夫猜,你**直接告诉他。

开心就是开心,不开心也要表达出来(注意不要指责),同时表达自己希望对方如何改变。

以上的三点,都建立在这样的一件事上:和伴侣在一起的时候,尽量让双方感到愉悦

只有得到了愉悦感的正强化,大脑中奖励-强化神经回路,才得以长久坚固。

总结一下:

“伴侣的出现作为一种视觉刺激,让我们的大脑产生多巴胺,带来一种愉悦感受,我们就会期待“伴侣”这个刺激的再次出现,爱情产生了。

这个过程被不断重复得以强化巩固,长久的爱情产生了。

“我”体验到的爱情,是“你”投射在“我”大脑中的形象,激发出来的美好感受集合。

这是两个人合作的结果,不能自我满足,就像两个人拿着长勺,互相给对方喂水喝。

爱情长久保鲜的秘密,就是懂得合作的两个人,持续给彼此精神礼物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或转载的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cdnfine#foxmail.com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cntopchat.com/koucai/1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