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八月已至尾声,气温渐渐凉爽下来,早晚通勤路上舒适了不少。不过让上班族们开心的除了天气,还有一件事:开学季来了。
讲道理,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可是让不少上班族都十分头疼;比如小兮,就被前来做客的小侄女折磨得精疲力尽。现在小土豆们要被送到学校去面对开学的洗礼,我们这群叔叔阿姨简直完全按捺不住心中的暗爽了。
看着因为马上开学而闷闷不乐的他们,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总觉得暑假再多一天都是极好的。不过,长大了之后才发现,在校园里度过的才是最让人留恋的时光。
不仅小兮这么想,很多艺术大师也有同感,所以他们特意用画笔记录下了那段黄金岁月。今天,小兮就带你们一起回溯一下时光,快来看看他们的学生时代和你有多少重合的轮廓吧。
从古至今,教育都是人类的头等大事。在送孩子上学这个问题上,家长们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但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小孩子委屈的发问:我为什么要去上学?
小兮觉得,对于这个问题,不如告诉他们,上学首先是为了get帮你立足于世的一技之长。
这不,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花钱请辅导老师了。普罗泰戈拉是那时候最受欢迎的金牌讲师,想预约他的人从阿布德拉排到了雅典,而他到处云游讲学,桃李遍天下。这种收费讲学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智者”。

德谟克利特与普罗泰戈拉
大英博物馆
馆藏编号:W,7.157
古希腊政治的核心是公民大会制度,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参与城邦大事的讨论与表决。这种制度对演讲和辩论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也催生了智者这一专门传授修辞和辩论知识的职业。
换句话说,普罗泰戈拉是专门教人抬杠的,他的学生,可能个个都是杠精十级。
Emmm,仿佛能想象到公民大会宛如菜市场吵架的场景了呢。不过,正是每一个精通修辞与辩论的公民,一次次“杠”出了雅典这个辉煌的城邦,这就是读过书的重要性。
智者在后期因为流于诡辩而受到不少争议,希腊三贤之一柏拉图就批评过他们。这位大哲学家不光只会磨嘴皮子,还用他那智慧的脑瓜,构想并创办了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柏拉图学院。拉斐尔那幅最为著名的《雅典学院》,描绘的就是柏拉图创办学院的壮举。

拉斐尔《雅典学院》(图源网络)
这座学院为雅典培养了大量人才,前后存续数百年。看到了吗?文化人不仅怼人有理有据,还能顺手改写一下教育史。
上学既是为了得到立身之本,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优秀。如果有小孩向你哭诉不想上学了,你可以给他们讲讲欧洲贵族和贫民都是怎么努力学习的。
为了让子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贵族们集资创办了各种学校。例如大名鼎鼎的伊顿公学,屹立数百年不倒,至今仍是英国绅士的摇篮,大家的男神抖森和小雀斑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卡纳莱托《伊顿公学》
英国国家美术馆
馆藏编号:NG942
由于学费昂贵,能进入这种公学的学生非富即贵,但他们在校园里却并没有纨绔子弟的作风。学校制定了无数规定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并且只提供简朴的吃住,内务全靠自己打理,课程方面更是要求严格,就是为了将他们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不仅贵族十分重视教育,就连辛苦糊口、没有条件去学校读书的底层贫民也都不忘提升自己,时时能看到挑灯夜读的故事:

格里特德奥《夜校》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馆藏编号:40.64
有对比才有幸福感和危机感,无论拥有什么样的条件,别人都在试图成为更优秀的人,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当然,有的小孩就是油盐不进,坚决讨厌读书;甚至有些中学生、大学生会在压力之下产生一些荒唐的想法,想要遁入空门逃避这个世界……
Emmm,对于这种孩子,你可以告诉他,在中世纪的西欧,有几类分别针对普通修士、主教和信教群众的宗教学校。就是想出家,也得先读书考试,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不仅中世纪是这样,听说现在寺院招和尚都要硕士学历了,不努力读书的话连佛祖都不收你哦。
一次见效,保证药到病除。
2、好好学习
“七艺”全称为“七种自由艺术”(seven liberal arts),最早是由古罗马人吸收了古希腊的课程模式提出的,包括了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这套课程体系一直沿用到了中世纪。

保卢斯·菲尔斯特《七艺之几何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馆藏编号:49.95.1503
这种能写能说、能掐会算、时不时还要来点艺术的人才培养模式,小兮已经先行跪倒膜拜了。
到了中世纪,骑士阶层成了拱卫王权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更加崇尚武力。这一时期仍然在沿用七艺,不过课程内容已经大换血,只保留了吟诗、弈棋两门文化课,其他课程都是用来刷武力值的。
虽然骑士们文化水平稍逊,但他们的思想教育课可是上得很积极,骑士精神也被传为美谈。前文提到过的伊顿公学,就一直以培养学生的骑士精神为荣。
除了长久沿用的基础课程之外,不同时期还有各具特色的专业课。比如大航海时代,对航海知识的渴求达到了新的高度,正是因为他们对这颗小小的地球仪有无尽的求知欲,才有了后来的地理大发现。

维克布恩斯《航海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馆藏编号:2003.4
有人在改变我们的现实,而有人则在探索着审美的边界。在科学与技术不断更迭的同时,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从来没落下,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教育上。就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来说,作为艺校中的扛把子,它在建校之初就开设了当时还比较惹人非议的人体写生课:

罗兰森《写生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馆藏编号:59.533.2084
对人体的解构引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风潮,将艺术推到了新的高度。而皇家艺术学院也正是靠着这种时刻走在学术前列的敏锐,才一直保有顶级艺术学府的盛名,直到现在都还在为艺术、设计、时尚等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小孩子总是有很多很多梦想,想当宇航员,想做大画家,想了很多很多……对于这一点,小兮阿姨只有一句话要说:
勇敢的少年们啊,想要改变世界,请先从好好学习开始吧。
3、天天摸鱼
可能“熊”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的天性,小兮也听不少做了妈妈的姐妹说过自家孩子的光荣事迹。等他们再大几岁,进入校园之后恐怕就会更加无法无天。毕竟校规总是那么冗长,谁又能一件违反校规的事都没做过,永远是那个听话的满分好学生呢?
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种小孩,别急着气出病,看看以前的孩子们都是怎么做的:

罗兰森《私立学校》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馆藏编号:59.533.851(3)
能够进入私立学校读书的孩子,在外人眼里是赢在起跑线上,但看看他们做的事,抓蝴蝶、掏鸟蛋、玩泥巴、溜蛐蛐,和我们小时候干过的没什么两样,旁边的老师也是压力山大……

罗兰森《学生》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馆藏编号:59.533.477
学生时代的青涩爱恋总是让人怀念不已,不过这两位同学,还没脱掉校服就跑出来和漂亮姑娘约会,真的不会被通报批评吗?

罗兰森《校园恶作剧》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馆藏编号:59.533.1251
虽然小兮也很讨厌总逼着我们把刘海撩起来的教导主任,但就这样光明正大地整人,可真是只能用勇士来形容,也不知道他们后来有没有收到退学通知书……
你看,从古至今,再乖的孩子也会有看不进去书偷偷干坏事的时候。摸鱼真的那么有趣吗?或许并不是这样,而是背负着全家期望的孩子们,在看似苦哈哈的读书生涯中挤出了那一分的甜,才格外让人念念不忘。
不过,时光本身就是一块滤镜。小时候我们盼着长大,盼着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踏入社会之后再回过头去,却又似乎很少见到不怀念校园生活的人。人生的玄妙之处尽在于此,道理听得再多,最终还是要亲身走一遭才能理解。
所以快告诉你身边的小土豆,珍惜每一次开学,好好享受自己痛并快乐着的校园生活吧。
叔叔阿姨们一点也不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