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爷定睛一看,了不得,花了大心思。
不光一镜到底,还嵌套在歌剧的新颖形式里。
虽然歌唱的并不好听,但对粉丝来说,看到还是那几张脸真就足够了。
四季亲一记的贤菲CP,这季看来要有大动作?当了爹妈的吕子乔、陈美嘉,还会不会盐汽水互喷?万年单身的张益达,到底还有没有感情线?戏份不多,也混了脸熟的诺澜、羽墨,也惊喜回归了呢
呃,可是好像还缺了很多人。
在预告中,它对此也不避讳,开启“自嘲”模式——
像是,电影版豆瓣评分极低,现在人也凑不齐了。

难得难得。
可是吧,真说它有勇气自嘲吧,又感觉怪怪的。
因为所有自嘲的目标,简单且唯一:
你们老拿这个黑我,很没有意思。
正常的自嘲,也要遵循着这样一个模式:
承认自身的缺陷,接纳这份缺陷,表示自己过得还挺好。
所以这份缺陷,必须是客观条件造成的,比如长相、比如年少无知。
简单来说,是主观无过。
再看《爱情公寓5》的这段自嘲,就能发现问题所在了。
一是,就没敢正面回应。
豆瓣评分低、凑不齐人,才不是大家诟病它的原因;
抄袭、恶性营销才是,但它根本不敢谈。
二是,这份“缺陷”,也并非来自于客观条件,而是主观使坏。
弱化了自身的罪行之后,给观众盖了一顶不看就“黑”的帽子。
嗯,敢这样放话,也能猜到,《爱情公寓5》可能真不会抄了毕竟时代变了。
在之后的5年的时间里,社交媒体发展迅速,英美剧越来越普及。
这位陪伴不少人青春的情景喜剧,便陷入一轮又一轮抄袭风波。
比起抄袭,《爱情公寓5》的演员残缺,似乎也很值得一聊了。
预告片中,陈美嘉说:“在爱情公寓,每个人都有去留的权力”。
这位《爱情公寓》最大的受益者,只是以特约演出的形式出现在《爱5》里。
告别了“好男人”,成为“跑男”的他,身价今非昔比,要去“日理万机”。
戏约不断,可依然没有走出《爱情公寓》的,便回来了。
目前从各界群众的反应判断,《爱情公寓5》的收视率绝对不会差。
在知乎一则关于情景喜剧的问题下,一个热门回答说,情景喜剧太毁演员。
连通过喜剧拿下影帝的黄渤,都觉得:“老是去演喜剧片是没有出息的。”
每个成功的喜剧演员,似乎都会在成功之后,急着要转型。
喜剧表演遭受的这些偏见,不如说是喜剧,尤其是情景喜剧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生活中可能存在天然的正剧、悲剧,但不会天然存在喜剧。
但情景喜剧中的角色,就常常被塑造出一个鲜明又夸张的个性。
他们得到笑声,当然是最好赞誉,但到底能不能被视为演技?
当为了突出角色鲜明的个性,情景喜剧不追求细腻的人物塑造。
观众也不指望,从这些角色身上获得更深层的感情共鸣。
也就不难理解,在情节细碎的情景喜剧里,我们记住的往往不是剧情。
所以出现在其他戏里,娄艺潇等人,很可能掀不起任何水花。
可与之相伴的,是演员被长久地罩上这个刻板角色的魔咒。
而想要摆脱这个吞噬力巨大的喜剧角色,中庸之道,是行不通的。
他们必须要拿出称得上出色的反面,才能向世界证明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武林外传》捧红的众多演员,好几位到现在似乎都还没有褪去标签。
今年他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小欢喜》里的第一次喜感十足的露面:
姚晨当初接《武林外传》前,就感慨自己沦落到了只能演情景喜剧的境地。
为了摆脱郭芙蓉的角色,在《潜伏》卖命演活了一个悲剧角色,才证明自己是实力派。
于是,我们也看到了《爱情公寓》那几位,在“出走”时的卖力。
在你评点他们的演技之前,你一定提早一步被他们的崭新形象,惊到了。
他操着上海话,隐于黑帽之下,在杜江饰演的童子鸡面前,污得不像话。
《我不是药神》里,形销骨立的王传君,得以诠释人物的好几个层次。
这些,都是情景喜剧、其他演员纷纷投身的都市言情剧,可能永远也给不了他的舞台。
在《一个勺子》里演了位不是裸体就是犀利哥打扮的傻子。
最近作品《上锁的房间》,称不上有多好,但也是在挑战一个全新的自己。
邓家佳,《爱情公寓》里那个演戏不入门、天天念叨着“唐氏表演法”的唐悠悠。
《无证之罪》里她演的朱慧如,同样是个一直被虐的苦角色。
背井离乡的她照顾着残疾的哥哥,又身陷杀人的无妄之灾。
在派爷看来,这份挑战“小”的念头,才是想成为一个好演员的信念。
再回到《爱情公寓》,很可能,也是出于一种“无奈”吧。
对迄今没有代表作的几位来说,《爱情公寓》还是一碟香饽饽。
而回来了,也就等于将这些年的各种尝试,一下子清零。
让观众重新对他们投射上关于“胡一菲”、“吕子乔”等人的固有想象。
不出意外,《爱5》可能是前后好几年里,属于他们最后的高光时刻。
在演员快速洗牌的今天,这群出道至少也有十年的演员们,或许真是走了一步漂亮的险棋。


尤其是,有些辉煌会吞噬掉演员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