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恋”,谈谈“爱”,也聊聊恋爱这件事

恋爱,甜蜜吗?

许多寓言故事若能得影视化的机会,想必是一出剧情一波三折的青春偶像大戏。在全剧的最末,男女主角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眼波流转,含笑对望。背景就此模糊,人潮汹涌的天街抑或是空旷。一个温柔熨帖的画外音随即响起:“从此,男生和女生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场景拉黑,完成甜蜜的收势。

标准的大团圆式结局。

许多中国家庭教育都存在一个弊端。兴许是自以为是的教育工作者刻意而为之,孩子们看动画片、听童话故事长大,在脑子里埋下了那么多美好结局的种子。灰太狼永远吃不到羊,邪永远不压正,善良一定能有善报,喜欢对方如果认真付出终有一天能获得男神女神的回眸一笑。

听得多了,孩子也就信了——确是如此的,那个“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结局,自己也能抵达。

可是,如果真的能轻易获得,那它还有什么写在经典里被反复传唱的价值呢?

快从梦里醒来吧,没有人向你许诺过,你能拥有万事如意的人生。

 
 
 

恋爱状态,就是好的吗?

单身人群开始用“贵族”一词来自嘲,但是心里往往还是想着,唉我单身好久了,唉我好想谈甜甜的恋爱啊。

这个逻辑里有个隐含前提,就是,“谈恋爱相较于现在的单身状态,是一件好事”。

这个“好”有很多评价标准,不过最常见的一种恋爱的“好处”,就是谈恋爱能让自己觉得开心(无论是因为对方提供了物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因为想让自己开心,所以想要谈恋爱。因为想要摆脱孤单寂寞,所以想要谈恋爱。

诚然,恋爱过程能使人分泌多巴胺,让人错觉这段恋爱可以永久狂热。但是多巴胺的分泌时间终究有限,热恋期结束后,你们俩要靠什么度过生活里的平淡和琐碎?

这真是娱乐至死的年代,连恋爱都被娱乐化。

多少男生女生在谈了一段时间恋爱后,因为“没感觉了”、“太平淡了”、“ta不能及时满足我的情感需求”而分手的呢?或者在身处一段恋爱的平淡期时发现另一位异性可以扰乱自己的心跳,于是又抛下现任投奔下一个怀抱?

就像是一个玻璃容器破裂了,是精心地修复它,还是索性将其舍弃,转而寻觅下一个呢?

“失去的永不再来,留下的需要珍惜。心中有爱永不堕落。活着一定要心存敬畏。能正确接纳并经受伤痛折磨的人,才能拥有真爱与自由。”

上述问题见仁见智,没有标准答案。

说说“恋”,谈谈“爱”,也聊聊恋爱这件事
 
 
 
 

喜欢和爱的区别是什么?

我用三个关键词作为上述问题的回答:“能量”、“接受”、“给予”。

喜欢是我愿意接受你给的能量(提供的价值)。

爱是我愿意无偿把我宝贵的能量给予你。

懂得爱的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懂得爱的是莎士比亚。正因为“爱”之难得,所以才有了文学作品经久不息的传唱。能给予“爱”的人,必然是知道要建立二元关系的人、能放下自恋的人。只有放下了自恋,才能不在潜意识里要求对方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模式行事,才能不求回报地进行付出,“唯愿ta好”。

然这世上有几人能放下自恋?人生而自恋,要突破这层桎梏,本就不是一件易事。

扪心自问,如果你的对象生病了,整天向你倾倒负面情绪,你还能再继续几十年如一日地爱ta吗?如果你的对象失去经济能力了,也就意味着你一个人的钱包需要为你们俩甚至上下老小负责了,你还能再继续几十年如一日地爱ta吗?

谈恋爱,不是过家家的儿戏。

说说“恋”,谈谈“爱”,也聊聊恋爱这件事
 
 
 
 

成熟的恋爱是一场自我驯化

有个成语,叫做“方枘圆凿”。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榫头和榫眼的形状不吻合,要让榫头插入榫眼合为一个整体,就只能通过削掉多余的部分改变形状。

世界上本就没有完全合适的两个人,所谓的“合适”,都是磨合出来的。就像方枘和圆凿,若要契合,还需通过碰撞挤压,知道哪里不合适,然后改变自己才行。

但是不契合必然会导致疼痛,痛苦导致攻击,攻击导致改变。有的人攻击自己,便是改变自己迎合对方;有的人攻击对方,便是试图让对方发生改变来迎合自己,但这种方式有让对方对你评价减分的风险;还有的人攻击关系,即关系破裂,两人分手。也有一些佛系人群念叨着“还能分咋地”,这只是这段关系还没有被压上最后一根稻草,若不满情绪无处释放,出问题只是时间早晚。

成熟的恋人,选择高效沟通、改变自己或一起改变。所以说,成熟的恋爱过程,就是一场自我驯化的过程。

男生想自由,女生很黏人,那就两个人商量一段时间专门黏在一起,其他时候尽量控制接触次数;男生很沉静,女生太聒噪,那就互相各退一步,找到两个人沟通内容频率的舒适区。如果遇到问题,务必及时沟通。如果在某个平凡的日子毫无征兆地对对方下“我们分手吧我受够你了”这样的最后通牒,其伤人能力不亚于在对方心里捅上一刀。

再说的直白些,恋爱就是一场人格完善的过程。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独立完善的人格。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koucai/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