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英国是一个受到君主制影响很大的国家,这种保守价值观的传统经常渗入到各种类型的英式电影之中。无论是宫廷历史题材、劳伦斯·奥利弗的莎剧电影抑或是各类讲述贵族生活的“遗产电影”,这种保守主义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它们用一种“博物馆美学”记录了传统的英伦风貌,那种含蓄、刻板的英式幽默也特色十足,但却难以在电影的形势与风格上与时俱进。久而久之,这种陈旧落伍甚至略显迂腐的价值取向令观众审美疲劳,难以与好莱坞所代表的现代商业电影抗衡。

因此,在90年代中后期,丹尼·博伊尔的《猜火车》、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相继问世,一种反叛传统且充满着嬉皮、黑色风格的电影应运而生,迅速取得新一代观众的喜爱。在随后的时间内,“英伦风情”如何实现流行化与现代化是一个关系着英国电影创新突破的重要问题。

BJ单身日记》诞生于新世纪初期的2001年,在这一年中根据J·K·罗琳小说改编的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横空出世,几乎是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英国流行文化输出,奇观、冒险元素使得传统的英伦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而《BJ单身日记》在商业上成功(全球大卖2.8亿美元)的最大意义便在于,它仿若一个现代版的英伦风情录,以一种浪漫、温馨的基调,刻画了普通伦敦市民的爱情、生活中的孤独、窘迫的困境,引发了现代都市人的共鸣。饰演女主角布雷吉特·琼斯的蕾妮·齐薇格获得了第7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一方面,它兼有传统英式电影的田园风光与轻盈的幽默感,塑造了典型的白领角色,是一种民族性格的当代展示;另一方面,它通过对现代都市人普遍精神状态的把握,使得电影成为走向世界的流行文化。而影片的成功直接影响到了其后的英国现代都市电影的创作,例如《真爱至上》等广受各地观众喜爱的节日“贺岁片”。

很多时候,主流的文艺评论侧重于去剖析、拆解“文艺片”的价值,而忽略了对一些广泛引起大众共鸣的主流商业片的关注。事实上,前者于艺术上的成就固然可以给人以高度的审美感受,而后者产生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也同样可贵。在此,换一种新的视角,分析影片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对观众定位与大众心理的精准把握

电影《BJ单身日记》改编自英国记者海伦·费尔丁的畅销书《布雷吉特·琼斯的日记》。在20世纪末到新世纪初,世界各地的飞速发展造就了城市中的“白领群体”的诞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娱消费能力,因此他们的审美对电影行业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影片所掀起的狂热以及系列效应正是在于把握住了“白领群体”、“都市女性”的审美心理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01.大龄未婚人士的困境

影片中的主人公布雷吉特·琼斯,即是现实生活中屡屡遭受歧视的大龄未婚女性。32岁的单身人士布雷吉特,在家庭年会中,遭遇到了父母、亲友言语中对其婚姻的压力,她的个人婚恋问题也总是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职场中,她也遭到了上司同事的另眼相看。家庭与社会的无形压力,又给大龄未婚人士带来心理焦虑,使得布雷吉特陷于一种对婚姻大事的迫切焦虑之中,与此同时,又时常处在颓废消沉、自暴自弃、自我放逐的状态之下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一方面,这是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现代女性的价值诉求间的矛盾冲突。传统的、保守的家庭价值观,习惯于指摘、评判女性的行为,“大龄未婚”被视作一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非正常“怪象”;而现代的都市女性,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与知识水平,追求真正的爱情与精神伴侣,她们的独立人格与世界观决定了她们的人生价值不局限在家庭与婚姻,而是拥有专注事业、追求爱好等更丰富的精神追求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另一方面,布雷吉特·琼斯志在追求真正自由平等的爱情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面对面目俊朗的恋人与一份报社工作的体面收入,布雷吉特没有安于平淡无奇的安稳现状。她抗拒自己被上司欺压,毅然决然地离开而选择去电视台从事记者;她拒绝作上司的恋人,而去等待追寻另一种平等的感情、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02.影片提供的解决方案

布雷吉特摆脱困境、自我提升完善的动机也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家庭、社会尚存的普遍观念给她施加了无形的压力;主观上,布雷吉特内心同时存在对爱情的渴望。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因此,她通过了理性规划、严格自律,一改往日的随性、颓废、不拘小节。她开始戒烟、戒酒、减重、均衡营养、精打细算、规律作息、健身。她在日记本上记下禁止接触的男性类型:嗜酒如命者、工作狂、婚姻恐惧者、重度自恋者。坚持通过严格要求自己来获得愉悦的心情与良好的心态,这也是她追寻到自己幸福的基础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当她陷入丹尼尔·克里弗的爱情陷阱后,她开始审视自己的心态是否过于急切。而经历过谎言后,她也真正明白了:比起刻意取悦他人,享受孤独的时刻、充实提升自己更为重要。因此,面对克里弗的朝三暮四,她断然离开,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书籍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与父母亲友相处享受亲情友情。当她发现自己的生活怡然自得之时,久违的爱情不期而至。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在达西先生最真挚的告白“I like you very much,just as you are”(“我喜欢你本来的样子”)之下,布雷吉特迎来了人生中的新阶段。尽管这个结尾是略显理想化的,但影片仍旧传达出了不俗的婚恋观: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爱情的缺席使人消沉,那么比起颓废放逐或是刻意取悦他人而失去自我,坚持自己的初心、享受提升自我的过程、善待眼前的自己与他人,或许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只有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充实完善、独立自强,才拥有更好的状态迎接爱情的降临

经典元素的流行化:对《傲慢与偏见》的致敬

如果说影片展现的现代人婚恋困境、独处的孤寂感以及职场中的自我价值实现,只是影片的内核精髓,如何用一种精彩的方式呈现是影片成功的另一层关键。影片通过对简·奥斯汀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致敬、效仿、再诠释,使得影片成为经典元素流行化的典范。推荐阅读:《不婚主义者VS恋爱小天才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最显而易见的是情节模式上,布雷吉特·琼斯与马克·达西的爱情故事,与《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如出一辙。两个男主角的互文性不仅仅体现在相同的姓氏(Darcy),更是一种性格上的同质性。作为一名律师,马克·达西看似与一般中产精英无异,清高又傲慢,却秉性正直敦厚,他将对布雷吉特的好感压抑于心。他拘谨的态度与外冷内热的性格,时常招致布雷吉特的误会与憎恶。值得一提的是,马克·达西的扮演者科林·费尔斯就曾经在1995年BBC版《傲慢与偏见》中扮演达西先生。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而上司丹尼尔·克里弗一角,风流倜傥、风度翩翩的外表之下,充斥着谎言欺骗与道德沦丧,正如《傲慢与偏见》中的青年军官乔治·韦克翰。布雷吉特对律师马克·达西的误会消弭与重新认知正是建立在上司丹尼尔·克里弗的对比衬托之中的。

另一层关联性则体现在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维。影片导演莎伦·马奎尔作为身兼导演、编剧、制片人的女性电影人,采取了以布雷吉特为第一视角与画外音自白穿插的方式,强调了女性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此同时,影片中的“女性主义”是以一种温和、包容的方式呈现。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影片没有向一些现实主义影片那般集中在历史反思与社会学意义上的批判,而是不去渲染强调这种性别权利结构上的不平等,用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与情感上的体验刻画女性生活中的挫败焦躁与成长自立,这是浪漫喜剧中一直采取的叙事策略与感情基调。正如《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价值观,没有用一种过于概念化的标签给角色赋予“女性主义”的思维,更是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尊重角色之间的差异性

因此,《BJ单身日记》避免了沦为一种过于尖刻的控诉与沉郁的思考,而是继承了英国主流文艺作品的温和包容:接受现实但心怀理想、学习了解世俗规则但又同时拥有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强调女性的独立自强但不过于仇视现实中的陈规陋习而变得矫枉过正

明星策略与表演的魅力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很多时候,选角的准确与否对一部影片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商业喜剧选角的标准也逐渐不再是感性角度上的导演个人喜好,变为一个对演员公众形象、票房号召力、表演能力等业务能力的综合考量。

影片选角上的成功在于:演员的形象气质与角色的契合度不仅完美诠释了电影,电影的成功更强化了他们在类型角色上的影响力、指引了他们在银幕形象选择与定位上的方向,这是一种双向促进

具体地说,蕾妮·齐薇格作为一个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美国南方女性,从《甜心先生》到《亲情无价》,一直致力于塑造平易近人、富有亲和力的女性形象,受到白领影迷的喜爱。《BJ单身日记》通过对英国口音的模仿,她的布雷吉特·琼斯深入人心,又使得她成为英国电影当代流行文化的成功诠释者。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以一种松弛、轻妙的节奏完美刻画角色的多重特质:活泼乐观、自强独立、勇于自嘲,无论是自我怀疑时的迷醉状态,还是严于律己时的自信与从容,蕾妮·齐薇格平实的表演、和蔼可亲的气质,比之过往英国女演员的优雅知性、好莱坞女演员的美艳华贵,有着更接近于普通人的可爱与真实感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BJ单身日记》的成功带来的大众向知名度,更成为她以传记片《朱迪》取得今年的第9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重大砝码。英美口音无痕切换的精湛语言技巧、从功力纯熟的喜剧演员到严肃正剧演员的成功转型、从商业明星到实力派的多面印象,使得她在面临《婚姻故事》的斯嘉丽·约翰逊等后辈演员的冲击中,仍然获得了同行电影人的认可。

浅析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的流行化策略与成功因素

影片的两个男主角均处于当时最受欢迎的英国男演员之列,休·格兰特自不必说,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到《诺丁山》,浪漫喜剧是他最擅长的类型。而科林·费尔斯通过影片不仅在商业市场上创造佳绩,更是从马克·达西中更加精确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银幕形象类型,《单身男子》中自闭沉郁又深情款款的教授、《国王的演讲》自卑怯懦逐渐找到自信的艾伯特,他总是擅长扮演外冷内热、外表平实沉郁内在蕴含情感力量的角色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koucai/9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