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你在面对爱情关系的时候,你有自知吗?有没有自知之明?有没有不自量力,自视甚高?是不是全是自己的见解?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
自见,只知道自己的见解,不明。你知道别人的见解吗?你尊重别人的见解吗?你了解别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吗?他为什么这么想?如王善人所说:“你不能跟人好好相处,就是不知道人家的道。”物有物的道,人有人的道,你不知道谁的道,就不能跟他接茬,就不理解他。此路不通,堵。如《黄帝内经》讲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你却总想你要如何,不就是一味索取?你以为,我要车、要房、要关爱,才是一味索取。要求什么都按你这套来,这也叫一味索取。我问一句:别人也是爹妈养的,为啥就一定要按你这套来?你怎么那么自大?这么不尊重别人?这是要跟老天爷、跟众生对抗吗?有一句话:自修自证自金刚。你自修了吗?
所以,你相亲、恋爱阶段不圆满,**条问自己:自知吗?不自知,就不用谈知人了。恋爱、婚姻没那么简单,不是一起逛街、看电影就叫恋爱。互相交往的过程,就在互相了解。把自己介绍给别人,同时也让对方把真实的本我介绍给你自己。否则,连“一味索求”都不是。因为,你不知道你要的是什么。
结婚少有圆满。不圆满,为什么人家也结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你为什么没结?鱼和熊掌,两者都想拿!贪!根本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就别提需要什么了。知道需要什么,需要站得更高。
阴阳,而后有天地;天地,而后有人,有万物;人分男女,万物分雌雄。有男女,就有夫妻;有夫妻,就有父母;有父母,就有子女。你本就秉阴阳而生,你本就需要另一半互补互助,否则,就需要修出世法,跳出阴阳之外。佛法就是这样,一心,一真法界,把阴阳讲明白了。
佛菩萨无男女二相,有“马阴藏相”。佛菩萨修的,是先天太极以上的境界。我们是后天人,就走太极分阴阳之后的路子。给你配一个丈夫、妻子,就是辅助你成道的。这才是讲“灵性相交”、“灵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你站在世间法角度确实知道,宇宙是这样的,世界是这样的,人生是这样的,从这个角度对自己说,我需要一个灵性的伴侣,那么,这个人无论多么粗鄙,还是多么灵秀,都是补你之不足。汇归如一,这叫“灵性成就”。如果你不认可这些,只认可世间法,那就追求“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利益交换”、“一味索求”。
结婚不是难事。比如你相亲,人家看上你了,人家知道需要的是什么,你不知道。还有一种情况,人家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无可无不可,所以,就‘’随缘”吧。
结婚早的人,有这些特点。比如男人,年轻时阳力旺盛的阶段,一心奔事业。在这条路上会出现什么样的伴侣,他都给自己定好了。只要在这片“海选”对象中,符合他的标准的,就行了。这是以事业为重,以自己的人生追求为重,婚姻只是他的一个点缀、辅助,因为他阳性极大。女人呢,老想着早点嫁,阴性极大,被动等待,看谁需要自己,就缺一阳,像月亮一样。所以不挑不拣,觉得差不多就跟了。大龄女很多都这样,尽管以前特别挑。还有一种,在阴阳变转中间的这部分人。浑浑噩噩。最后糊里糊涂结婚了,也会糊里糊涂离婚。结婚、离婚,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就是我讲的,迷人在迷,局中之局。本来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呢,是个迷人,又在当局,这不等于迷上加迷?
所以,我要问你。你到底是啥人?出世间?入世间?你到底要啥?确定好。再看你婚姻快乐否?!走马观花、碰运气、瞎猫碰死耗子,带着这种心,内心里还隐隐有小祈求、贪婪,企图碰到一个,对方各方面都高大上,白富美……这就是典型的世俗中人。你修来修去,就是想鱼和熊掌兼得。太理想主义了!你就不是个理想的人!你自己就很不理想!上哪找理想伴侣去?你先把自己“理想”一下!自己一身缺点看不见,老挑人家,有资格吗?
还有一点,我要说个“命”字。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时,你已“积毒甚深”。你不是只活了一世,累生累世,这因缘之事,都是扯不断,理还乱。**无数,结婚的没几个;你追人,人追你,天天就是个情种子……有这样的人吧。这就是命!我问你一句话,你知道你的命吗?有人八字,夫星不现,没有夫星!我能跟她讲说,你这辈子没老公?谁受得了这话?!你还得安慰她:晚婚为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常例,就有特例。这点看不见,还是迷人。
所以,看淡,看开。你以为了解自己的时候,只是在小的镜子里看自己,可能只照了脸。随着你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多了,镜子也就大了,这一生如何,你也就真正看明白了。看的人多了,也就懂了。
人之所以会错,都错在,以为自己是天,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如果你结婚就是要收拾别人,谁跟你结婚,简直是要入地狱。两人互相磨、互相砍。所以就会出现你们说的,结了婚的人各种不幸。你看他们修行吗?你咋少见佛教道侣、基督教道侣啊?有共同的理想、志向、目标,一起修学的人,过得就很好。
综上所述,结婚,能不能结婚,不是重要的。人活着,有更重要的意义。有人一辈子不结婚,也很幸福。有人婚姻维持了一辈子,也不幸福。两者都是普遍现象。有人,到老了,老伴走了,还要找第二个伴,也不能自得其乐,怡然自得。这也是一种人。
不要觉得结婚就是多么了不得的事。与结婚相伴的事,你也要同时接纳,而且瞬间就会面对:买房、生子、教育、老人、互相相处……互相离近了,就用显微镜看对方了。能互相包容吗?你能包容别人,别人能包容你吗?时移事易,比如有七年之痒;随着时间流逝,双方又有新的社会关系,一方会不会变成陈世美、潘金莲呢?这难道是危言耸听?你结婚时,不看对方品性?要求忠贞?这不都是在要求婚姻稳定性么。
你能幸福么?要搞清楚这点,需要知道人是怎么回事。人和人交往,有一大套逻辑、方法,那就是一种“道”。要把“道”研究清楚,依“道”而修,这样才能安全无虞。比如,找个老公,互相爱,可是他呢,早死。你算来算去,算了你俩的婚姻之道,就没想,还有个命数之道。这怎么办?这不是让你消极,而是让你把这里面的“道”研究清楚。你是凡夫俗子,不是圣贤,所以需要学习、了解这条“道”。同时放下一点,不要认为什么都在你算计之中,这是大我慢!这么做,老天爷一定会嘲笑你!记得王熙凤那个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不是在给你们泼冷水吧!
学生A:老师,我本来对结婚这事有些排斥,也担心自己会有您上面说的种种不好的念想,那我觉得自己没必要去相亲、结婚了。相亲吃饭时,一听对方聊吃喝玩乐这些我不感兴趣的,**眼就会排斥掉。我觉得这样好像也不是很对。
老师:这样不对。你应该包容、理解、沟通、转变、度化。
学生A:但我做不到转变这样的人啊!
老师:那你干嘛还烦恼啊!天下你不认识的人多了。吃过一顿饭,你就有义务了,是吧?!你自己给自己揽那么多事。自修的是。
我看《世界青年说》就会发现,来自十一个国家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真的是完全不同的看法。因为他们的国情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一贯以来的文化传统不同。有些问题,不论对方有多少人应和、支持,我这边完全不能赞同,而且,我的国家就没有这种传统。 这个节目,我就看到,不一样,真的各自不一样!
你刚才说的,需要你自修自化的一段过程。即使不听我这番话,你这种瞻前顾后的情况,也避免不了。太想要,就害怕失去!太想得到,就怕最后没有得到!怎么就不能坦坦荡荡、本本然然,面对人生中要经历的一切苦乐忧喜呢?
我说这些,不是让你啥也别干。只是说,你做一切事,要清晰了知,未雨绸缪。这是智者。你不能说,一门心思往前,非得要,非得抢,到了最后头破血流,就抱怨。那何必?这让更多人痛苦。
有些人问我,跟别人是否合适。他就从不问我:“老师,你怎么知道,我们会如何?”我没算他俩八字。其实,我是拿“心”在推演。我通过了解的名字、样貌、属相等等一点媒介,能大概知道,这样的人,会怎样做事。我能推演的越多,能预测的就越多。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心,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成为自己的性格;性格,就造就了自己的命运。特蕾莎修女讲的。佛家也讲身语意业。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贪嗔痴,烦恼之源。见解不对,就会有由它生起的一切烦恼。烦恼各自不同,不同就导致人们的心不同,因为各种感受不同。苦、乐、忧、喜不同,面相就不同,相由心生。众生心不同,众生相也不一样。这样,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众生,不仅仅有人,在六道,各种众生的样貌都不一样。这都因烦恼不同而来。由不同烦恼生出六道众生,这就是众生浊。由众生演化,出现了命浊。逃不出个命。所以,你那怎么有个命在?命,怎么箍缚不住佛呢?怎么能缚住你呢?你作茧自缚嘛!你自己编的网,把自己缚在里面,还不承认。
所以,不是让你不结婚,而是明白,来到你生命中的另一半,是干嘛来的。你得搞清楚。让ta磨你,磨去你的棱角,让你自动发现,能包容更多人。幸福的人,自动会把幸福之光传递出去,一定是。你要想想,自己是否幸福。然后,会招感来什么样的人,你自己也就懂了。是磨你来的,还是来助你成道的。 你要有福报,那就是来助你成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