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冲动只是一瞬间,剩下的全靠理智去维持

记得7月底在与学校曾经的同学聚会时,Y刚结婚不久,在公交车上我们攀谈得很投入,聊着过去学生时代的记忆,过去-现在-将来,她的婚姻家庭,还有相互人际关系...等等。关于一些我没有经历的,便静静听着;关于家庭情感,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她说的一句话:要结婚的话,得赶紧,不然再过几年就骗不了自己了。

当下还没反应过来这句话的具体实际含义,其实到现在,时不时的还会想起,是呀~世上男男女女无不都一个样,你希望他有责任担当顾着你,他希望你温柔贤惠;你希望他能无微不至的关心到你的方方面面,他希望你能处处为他着想、理解他......其实不只是感情,很多事情结合在一起,都是一样的(工作、旅行、购物等等),冲动结婚或者表白的那一瞬间需要的是勇气,当理智找到了合适的出口,感性也就随之晚来了一步。

人格独立以来一直是个心大、对人对事的防备心不会随时提起的人,但应该也算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处理人际关系上还是会谨慎些。曾经也是个会憧憬未来,憧憬爱情,憧憬另一半,憧憬人生,憧憬一切美好事物发生的人,俗称:不太现实。

现在是个想都懒得想,脑子里想到怎样就怎样,一心想做好事情,投入工作,努力好好生活的人,自认为:略是无趣。

(憧憬、幻想)会让你有所期待,有所追求,保持好奇心去追寻,但也会内心作祟而做作。

(懒得想,因为不期待有经过或是结局)工作久了,见识的人多了,身边接收到的各式各样的负面生活信息多了,从憧憬到排斥再到恐惧,最后落得个都不想思考这块儿,时间和经历让人无端端变得跟从前形成了对比。

爱情,冲动只是一瞬间,剩下的全靠理智去维持

 无不隔三差五就有人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谈恋爱呢?你吧,要求太高? 

答:客观上来说,因为工作忙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朋友多起来了...时间过得快了;

主观上,也许因为简单经历了我喜欢的、喜欢我的、爱过、目前足以。但我现在是想谈恋爱的呀~没说不想谈呀。

 也有人问:那这期间有喜欢的人么?

答:这不废话嘛~人有七情六欲,更何况我不是圣人,我只是个凡人。当然有呀~也就单纯的喜欢咯,没想要说出来的,就随着时间飘逝。说出来的,也没想一定要对方给个答案,因为喜欢对方是自己的事情呀。

 有人问:对于情感你看重的是什么?

答:...我看中自己的感受,双方的感受。(嘿嘿坏笑,好官方的回答,但真的是不好说)

爱情,冲动只是一瞬间,剩下的全靠理智去维持

其实今儿想说说关于“相亲”

现在多元化的社会,恋爱的形式多样化,那认识的方式自然更多样化了

同学、同事、朋友的朋友、陌生人、网友、相亲、各种Club、Party上认识的人,合作伙伴,旅行中、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当然,也有的人一辈子就一个,从认识到恋爱,从结婚到终身的Onlyone。打内心是很羡慕这样的感情,还是有很老派的思维吧~

爱情,冲动只是一瞬间,剩下的全靠理智去维持

 关于初恋  

小小聊一下就好,已经不大记得表白前聊天多久了。其实是初中隔壁班同学,没什么交集,唯一能交集的就是他弟弟名字跟我一样。

做毕业设计作品时,就在想:都快毕业了,好想谈一场在校恋爱,如果没有,以后一定会后悔吧?嗯...一定!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就是想谈一场所谓的校园恋爱,憧憬不了什么。初衷在意的只是这件事,但是喜欢也会随之而来,于是在校恋爱兼异地恋同时开启了。

爱情,冲动只是一瞬间,剩下的全靠理智去维持

 Office  

办公室就是个“小学堂”,你会在这里认识到目前为止最要好的小伙伴,但也会在这里遇到喜欢的人,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奇葩,不管怎样,这只是个认识对方的一种方式。在处理办公室恋爱方面,往往是更不相信自己,因为工作和生活在自己眼里是划分开的,一只是个感性的人,感情如果受影响,必然会影响工作,这是很不好的体验。所以一直都会去好好维护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轴吧)

爱情,冲动只是一瞬间,剩下的全靠理智去维持

 正式意义上的相亲  

23岁前,母亲大人说:你还小,谈什么恋爱。

23岁后,母亲大人摇身一变:去相亲吧,你姑姑给你介绍了一个男生,家庭条件好,人不错,家庭关系也好...

印象中,已经不大记得是2013年还是2014年了,人虽然在深圳,但家里年中就已经忙开了锅,隔三差五就电话来问如何如何,抽时间回来见个面?家长是怎样都不会让双方有联系方式,甚至是照片都不会互相看。(理由很简单:照片角度问题,要是稍微拍不好,这不就没下文了)

细想,想得可真周到,再如何也不能再推辞了,实在是脸皮薄,看到家里的亲戚如此热心,一是不忍直接拒绝(见了面再拒绝理由更坚固吧),二是对于“相亲”还是感到好奇的,反正也没试过,不如体验一番。

于是到了过年,都快把这事儿给忘了,过了初二还是初三,就被家人催促的约了初四见面。我问妈妈:你们不去么?就我两?

妈妈:我们去算什么呀~你快去,别迟到了,怎么没有个像样的衣服,没有裙子么?也不拿双鞋子回来,穿什么运动鞋,整整头发......

(我心里的OS:好繁琐,只是去见个人,原来有父母参与的相亲是这样的)

我并没有早到,因为离家不远,走路也就15分钟,慢慢走过去也还来得及。对方已经早到了,然后踩点的我在询问好餐厅桌号前,被服务员引领到位置前一直都还在想着对方长怎样的。当见到本人,我脑海里抽象的人消失了。戴着眼镜看着很斯文的一个男生,很有礼貌,我们都互相客客气气的吃着饭,看到这里,其实对他,我是没有眼缘的,感觉更像是平平淡淡吧。于是我们聊着工作,聊电影,聊兴趣爱好,看似挺投缘,实质上我是在想,点了这么多菜,不靠聊天吃完真的是太浪费了。

结束后,回到家。在路上已经想好无数个应对家人盘问的理由,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妈妈问出来的问题居然是:秃头么?头发多么?

妈呀,您是没见过本人么?那你们怎么说熟悉呢?我无数的汗水直流脑门。

随便敷衍几句,简单描述了下外形,就回房了。

(其实相亲也不过如此,因为不会想着回去家乡发展,自然不喜欢异地,也就委婉的拒绝了,不过体验一下相亲也挺好。奇怪的是日后父母也就不会再让我回去相亲了。

爱情,冲动只是一瞬间,剩下的全靠理智去维持

 朋友介绍  

其实也就在这几年,才开始有朋友继而间接介绍朋友认识。

面儿上大家伙都说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实质本质意义都一个样,就是寻找另一半;不喜欢的就自然称之为朋友,喜欢的既然而然的去聊天发展。但男生思维和女生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理解是:脑回路!

所以会在相处聊天过程中去慢慢了解男生的脑回路,虽然不全然相同,但大致错不了多少。有时候,选择多了,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儿的人了。

其实很了解自己的个性了,在遇到喜欢的人,难得心动的,就会主动去了解;但还是坚信在情感方面,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分析自己到底想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也一直跟身边那些独立思考能力强,生活上处理两性关系稳妥的朋友多学习,吸收一些好的观点看法。再慢慢去思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但是慢慢的,特别是这一年,已经慢慢开始出现社交恐惧,压缩交友时间去提高社交效率的结果,我的体验是不太友好的:变得封闭了,不善于交流沟通了,了不了解对方已经无所谓了。真正了解熟悉的朋友都得花个几年时间去了解,去相处。更何况是个无任何交情的人,要在时间内诉说自己的工作,三观,兴趣爱好等等。多了,尽不想多言“想了解就了解,不想就不勉强了”的思想。)

爱情,冲动只是一瞬间,剩下的全靠理智去维持

 社交媒体(俗称网友)  

大部分人都不大看好的一种方式,当然,排除部分年轻人在外。

它就像是蒙上了一层纱,双方慢慢去剖开,如果运气好的话,我相信,是会遇到对的另一半的。它的神秘在于没有看到对方的具体轮廓,从浅入深到思想,谈天说地,双方的兴趣爱好,理想未来,工作家庭,到最后决定面基,都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当然也有见光死,还有骗子了。这只能自己去斟酌真伪。

 Clubs  

在繁忙的城市里,对于坐办公室,既没有什么社交活动的人来说,真的是两点一线生活再闲也是在家里宅的,老朋友聚聚也不会是每周都出去玩儿,对于认识新的朋友更是觉得相当繁琐,导致在进入新公司的同时,便不喜欢太快与同事熟起来。若是参加新club活动,印象中是从书友会开始的吧。去听听驴友的分享会,其实按照这样的形式,其实也拓展不了什么样的圈子,而加微信算是最低的门槛了,正因为交友方式偏低,聊天的周期3天,个人觉得算是很有精力闲聊了。


爱情,冲动只是一瞬间,剩下的全靠理智去维持

现在不像当初爸妈那一辈,认识的方式也就那几种,网络时代不发达,一面之缘便结下一辈子夫妻;每次跟阿妈说起自己的事儿,都能刷新她的价值观。不仅是子女的,她还能从身边的朋友的子女,身边的朋友等等身上看到现代社会的情感繁杂的一面,从而不断刷新她的价值观,不管能不能接受,他们的心里还是当年的社会价值观。但好在我的父母都算开明。

我呢,无非除了努力还是得努力。但有时候忙着工作,忙着自己那些计划学习,已无心处理人际关系。从【你好】到【挥手再见】,谁又真的能一如既往的对待呢?

无论是怎样认识,相处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吧~一直多坚信能相互喜欢并且能呆在一起~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双方得有多勇敢,才能决定和对方执子之手;双方得有多努力,才能与子偕老。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goutongjiaoliuyishu/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