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恋爱的年纪一般最早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前70年代(70——75)的人一般到了十八九岁的年纪,或者稍早一两年,在初中时,他们就到了十六、七岁的花季,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年岁。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家庭条件好的家庭还是黑白电视,唯一的联系和交流方式就是写信和递纸条。

男女同学这样恋爱
记得读初中时,班里早熟的男生和女生已经互相写情书,递纸条。在一群对男女感情之事混沌又木然的人群里,那对男生和女生显得特别另类。
谁和谁好,就成了班级里公开的秘密,搞得他和她见面,硬生生装成一对陌生人的样子。
课间操或上体育课站队时,同学们恶作剧硬是把佯装陌生人的他和她硬凑合到一起,他们都红着脸忙挣脱着各自跑开。仿佛一个队头一个队尾就能说明两个人真的不相好。
集体起哄他们是一对时,他和她恨不得就划清界限,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其实,彼此的眼里心里却是装着对方的。
在学校低矮的院墙边,晚自习时没有灯光的操场角落里,时常会撞见偷偷约会和他们。男生大着胆子牵一下女生的手,被女生一把摔开,笑骂不正经,别让同学看见。推荐阅读:《婚介找对象他的爱情》
明明互相喜欢也互相彼此牵念,却只是彼此默默相对站十几分钟,就匆匆跑开。
那时候,虽然文笔不咋样,班里的同学十有八九都写日记,语文老师要求严格,每周都要上交。

两本日记,其中一本装着小秘密
于是,很多人,就有了两本日记,一本用来记录流水账,应付老师检查,一本用来偷偷书写着自己的小秘密。喜欢或暗恋哪个同学,就成了自己日记里不能言说的秘密。
多少年后我们感谢我们初中的时语文老师,是他让我们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记得初恋时,我和他彼此有好感却又难以开口。于是一天收到了他写的一首小诗。很含蓄,类似我热爱春天,热爱青春,更热爱青春的你。
于是我回了个寸宽的纸条问他,你是热爱春天还是热爱我?他说后者。

今天的我坐在午后的一抹阳光里,想起遥远的往事,嘴角轻扬着,心里缓缓地流淌着一些久违的甜蜜。思绪澎湃着一路逆行向前追溯着,追溯着那年少时的青涩往事。
这是很大胆的表白,记得那个年纪的我们,一般不会直接和对方表白说:我爱你。而总是采取一种迂回婉转的方式让TA知道自己喜欢TA。
记得我曾把我的日记本送给喜欢我的男生,他在放学时,追上我,打开我的日记本,问哪一首小诗是写给他的。
他是只笨鸟,没有语文细胞,日记里的文字,那么直白的,他依然拿不准那字里行间的情意。

听过同桌的故事——青春里首场离别
她和一个男生彼此互相喜欢,但谁也没有主动表白过。她只是喜欢看到他,他也喜欢看到他。
因为彼此互相爱慕的人眼里是熠熠生辉的,而且视线就像探照灯,总是紧紧地追随。他总是和她开玩笑,却从没有说过喜欢她。她默默地关注着他,追随着他,也不曾说出自己的心事。
直到有一天,他要跟随父母去另一个城市了,同学们都争相给他送礼物。而她选择了沉默,直到他临前的前一天晚自习。
他在操场边上截住她说:“我要转学了,这个笔记本送你做个纪念吧!”
她接过本子,转身要离开。他一把拽住了她的衣角:“你就没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她眼圈突然就红了,捧着他的本子跑开了。
她在笔记本里,看到了他留的写信的地址,他说:以后,咱们互相通信好吗?期待你的来信。

背着父母开始谈恋爱了
上世纪90年代初,70后上了中专或高中了。
情窦初开的我们开始背着父母偷偷谈恋爱了,也开始学会撒谎了,因为放自习为了见一面,会晚点回家。
周末约一次会,要撒谎在学校自习。那时父母管得严,但我们还是偷偷出去溜达。那时候没有咖啡厅,没有奶茶甜品店。我们会一起坐在春天无人的旷野里,坐在田梗上,一起看风景。一起在河边打水漂,一起沿着铁路线,瞎溜达。
那个时代还没有今天这么开放,记得恋爱两年,我们彼此都没有牵过对方的手。所以,对生命里的初吻或第一次,多年后都刻骨铭心。
约会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因为总撒谎怕穿帮,所以,还是笔上交谈的时候比较多。
写信,写小纸条,多年后,几次搬家都偷偷保留着当年泛黄的情书,他写在演草本上的一句话。还有被他用红笔修改得我面目全非的回信,说语句不通,打回来重写。

结语:
70后的我们,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年过半百,或者正在奔五张的道路上。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和过去的恋人,也不再有任何联系。年纪越大越爱怀旧,却时常会偷偷回忆起那遥远的青春,那年少时爱过的男孩。
感谢他让你有岁月可回首,分手时不知道他的去处,也不知道何时再相会,这一晃,半生都过去了,祝福彼此各自安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