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然历史中,小人物的疼痛无足轻重
爱情中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先来后到,只是爱了。
我们愿意去听美好的爱情故事
愿意沉醉于世间的真爱无畏
那些勇于打破枷锁,寻求自由恋爱的故事,被世人传颂。
可在这些动人故事的背后,那些站在历史舞台之外,渐渐被人遗忘忽略的人,又何其无辜。
从初中到高中,鲁迅先生的文章贯穿了我们很多人的语文课本。
我们熟悉他的人生历程、作品风格。我们也熟悉他和许广平的爱情故事,反对包办婚姻,追求真爱,看起来是一段值得津津乐道的佳话。
在这段佳话背后,还有一个女人。
朱安,一个普普通通,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顶着鲁迅正室夫人的身份度过了六十九年无爱无性且颠沛苦难的岁月。她努力的想照顾鲁迅,走进他的世界,却至死也没有成功,遭受的只有轻视与冷漠。
不是不懂爱,只是没有遇上对的人,所以当鲁迅遇上了许广平,他的生命里出现了光亮,志趣相投,彼此理解。
这对于朱安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她只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地当好一个妻子,在老家侍奉公婆,操持家务,对许广平和海婴展现关怀。
你履行你的三从四德,我讲我的新时代新思想,你做你的封建傀儡,我写我的文章去唤醒世人。我们之间有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可是朱安做错了什么,一生的孤苦伶仃,从未有过温暖的爱意。
他对谁都好,就是对我不好。
徐志摩的诗歌,始终坚持着爱、自由与美。《再别康桥》里的柔情万种,《偶然》里对林徽因的最终告白,《翡冷翠的一夜》里对陆小曼的挚爱和痴狂。
他将对爱情和理想的美好追求留给林徽因,热爱与激情留给陆小曼,最终,将冷漠与残忍留给了张幼仪。
人们惊叹他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
却忽略了他的冷漠。
对新婚妻子的漠视,讥讽与羞辱。为了自以为的真爱,冷酷的要求身怀六甲的妻子打胎,不顾其生死。
为了追求爱情,要求和妻子离婚,又因为妻子的拒绝而将即将分娩的她一个人留在了异国他乡不闻不问。再次见面是签署离婚协议书的时候,他欢天喜地,终于没有碍眼的人存在了。
他张扬自我,她循规蹈矩,他恃才傲物,她委曲求全。
人们评价徐志摩翩翩君子温润如玉,可他将所有的残忍都留给了张幼仪。
自始至终,从未爱过。幸而她没有一蹶不振,毅然转身,走出另一番天地。
可伤害了就是伤害了。
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在今天沈阳市的一角,有一座张氏帅府。
人们将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当代冰霜爱情”当作美谈,顶着家庭和世俗的压力,为了向往的爱情私奔,几十年的危难时刻陪伴相守,直到生命的终点还在诉说爱情。
可动人爱情背后,谁还记得赵四小姐只是张学良的第三位夫人,而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在背后默默爱着他。
他并不爱她,这桩婚姻,对他来说只是遵从父母之命。不管于凤至有多貌美,多优秀,多么爱他。
她做好一个太太的该做的事,胆识才干不让须眉,受到全府的敬重。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扣押,她奔走周旋,说他有不测,我当陪同赴黄泉为伴。
她陪着张学良走过十几年的软禁和漂泊,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赴美医治。她努力的战胜病魔为了终有一天能和他重逢,努力的为了张学良能够更好的生活在华尔街厮杀,她却始终等不到她爱的那个男人的回头看看。
终于,她同意签署了离婚协议书,成全了两个人幸福,三个人的体面。
至死,墓碑上冠以夫姓,张于凤至。
谁错了,谁也没有错。
大梦如戏,曲终人散。
兰因絮果,是爱过,却也是夫妻离心。
梨园佳话,人们看到了福芳芝的善良与胸怀,看到了孟小冬的倔强和清傲。而那个为了为了梅兰芳付出一生的女子,也值得被看到,被敬重。
在那样包办婚姻的年代,能找到真心相爱的良人,对梅兰芳和王明华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那时的他们,儿女嬉戏,事业有成,恩爱幸福。她做了绝育,为了更好地帮助丈夫发展事业,可是当她的两个孩子都生病去世后,有些事情悄然改变了。
在那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无论她多么优秀能干,也不能让梅家没有后代。她同意娶平妻,数年恩爱,连妻子这个称号都不是**。
她看着丈夫和福芳芝的新婚燕尔,人们称赞她识大体,却忽略了她的痛苦,忧思成疾一病不起。彼时的梅兰芳,名扬天下,还有冬皇相伴,红尘潇洒,而她只能在病榻祝福。
从无私的爱到无边的痛苦,恍如一场戏走向了散场,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清欢尽处是沧桑
我们都说爱情中没有对错,没有输赢,没有先来后到。
只有爱与不爱。
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爱的权力与自由,也没有人可以剥夺这种自由。
总有人沉浸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中,总有人被伤害,被误解,被抛弃。
也许是因为时代大背景的使然,也许是人心中的偏执。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爱情
爱你所爱,想你所想
不要被束缚,没有后悔,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