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中的爱情原则

这里是文穴的翻译局,今日分享的是艾希什·达拉(Ashish dalela)的文章,由Eno为大家翻译,仅供学习分享。 

正文

爱是什么?是单一的还是复杂的?

手足之情与对舐犊之情之间存有共同点吗?

为什么即便能感受到爱却也无法理解爱的本质?

为什么爱总是与牺牲奉献画上等号?

本篇文章将从吸引力、爱的脆弱性和爱的力量三个部分来解释爱的发展过程。

吸引力原则

吸引力是很容易被定义的,它是我们对某人或者某事有欲望的一种体现,而产生这种欲望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缺少这些东西。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被其他人或事物所吸引是我们产生满足感的前提,反之,如果人们能够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那么人们便不会被任何东西吸引。

我们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不完整的,这样的缺失感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这种不完整感在印度哲学中被称为Māyā「幻/摩耶」,印度人认为灵魂受到「摩耶」的影响时,人就会产生一种缺失感——「我」不强大、不富有、不聪明、不好看。

简而言之,就是「我」不值得被爱。

译注:在古代吠陀文献中, Māyā 字义包含了超常的力量和智慧。在后来以及后期文本中,它意味一种虚幻。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缺失感,人们就会对某些事物产生需求。追求知识,或是权利/外表/社会地位/财富等东西,希望自己能够在获得这些外在的品质后变得「完整」。追求这些的人通常不将爱情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而是依靠这样的方式使自己变得更完美,以便不再需要爱情。

可问题在于,人们是永远无法真正「完整」的。

或许在寻求某种令内心满足的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摩耶不会再使我们的内心产生任何波动,「不完整感」至始至终都会围绕着我们。

尽管客观地来说,「你」有可能比身边的多数人都更为「完整」,身边也总有人认为你所拥有的财富、知识、个人力量和社会地位是一般人都不曾拥有的。在旁人将「自给自足」视为幸福的基础下,他们无法理解「你」为何拥有优渥的物质生活,内心却也无法产生满足感。

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那些「我们」想要的、但还没得到的东西。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心仍旧是空洞的,需要别人不断提醒所有拥有的外在优点才能获得短暂的满足,并且「别人」必须来自吸引你的某个人。得到了吸引你的人的认可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因为被这种认可肯定了「你」自身的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拥有极高社会地位的人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权利和财富;知识渊博的人爱好分享自己的知识;外表好看的人喜爱展示自己的照片在社交平台,或是在公共场合穿着漂亮的衣服以吸引别人的目光,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肯定。包括在恋情中人们被甩之后,也总爱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自己已经恢复单身。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对别人产生吸引力,以便开始一段爱的旅程。

 

摩耶(Māyā)的本质是让人的内心产生匮乏感,这与客观事实中所拥有的外在条件无关,与「你」是否感到完整无关。

摩耶覆盖了所有「幸福」的原始状态,但现实的偏差使人产生了不快乐和不满足的感觉。这种不快乐和不满足感驱使人们去寻找那些能够超越自身的东西。在这样的驱使下,或者寻找到一个能够肯定你的「缺失」,并帮助你克服内在不安全感的人之后,我们会觉得自己将变得更「完整」。

换言之,要么让自己成为更有吸引力的人,要么得到一个吸引你的人的认同。

「我们」清楚地知道别人的追求会让我们更具吸引力,在人们找到了被自己所吸引的人之后,通常就会不想要变得更具吸引力。因为人们对被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天生「不完整感」也被克服了,所以「我们」不再有向他人倾诉内心压力的欲望。

 

漏洞原理

每个人都是脆弱、没有安全感、不完整的,但大部分时候人们都会将自己的这些面隐藏起来,因为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看起来是强大的,是具有吸引力的。

虽然缺少安全感并不是吸引人的点,但一旦有了被自己吸引的人之后,我们便会将这些面展示出来,变得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每个人都被束缚在自身的伪装上,而当有了愿意接受「我们」脆弱的人时,我们便不会再认为向他人展现出自己的弱点是一种威胁。

脆弱是谦卑和同情的标志。

这意味着一个傲慢的人是不可能向别人表现出自己弱小的一面的,因为先变得脆弱和谦卑是与他人分享秘密的必要前提。

傲慢的人是无法真正地被别人所吸引的。因为这样的吸引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并且,在亲密关系中,即便「我们」再怎么努力地与他们贴近,分享自己的秘密,他们也无法真正地理解。

这就是为什么深层次的情感并不会在双方吸引力最为蓬勃的发展阶段产生。

在刚开始被某个人所吸引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完全表达出那些让我们脆弱的感受。因为在还没完全信任对方的时候,内在的防御措施会与我们对这个人的不信任感产生冲突。所以在亲密关系中,总是胆大的人主动出击,率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脆弱性。

而相互表达出脆弱后,两人之间的亲密感便建立了起来,形成了情感上的依恋。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永远不会向对方表现出自己全部的脆弱的,同样,那些缺乏共情能力的人也绝不会给予对方完全展示出脆弱的机会。

虽然吸引力是建立爱的必要前提,但对方需要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才能使这段感情得到更好的发展。

 

力量原理

一旦双方都坦诚地展示出自己的脆弱,爱便会在此刻生根发芽,可如果其中有一方脆弱到无法承受任何生活的磨难,那这段感情还是不会长久。

例如在婚礼宣誓时,人们通过谈论疾病和健康来给予对方承诺,但真正重要的是问题是:「『你』是否真的有能力与伴侣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那些磨难。」

尽管很多亲密关系同时具备了吸引力和紧密的情感连接,但在时间不断的流逝中,一些外在的优点例如美貌,名声,财富,权利或是知识都会让我们习以为常。而一旦这些吸引人的点消失,我们想要了解对方的欲望也会消失,情感之间的亲密联结也会断开,彼此变得要遥不可及。

然而如果一个人只是利用他人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在对方需要时却从不给予,那么这段关系就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爱情。

印度哲学中的爱情原则

原则的冲突

以上提到的三个原则是互相冲突的。

例如内心坚强的人通常能够满足自我的需求,或是更专注于自我的进步,他们不会轻易地被内心的不完整感所影响,不会轻易在别人面前展现出自己的脆弱,所以这样的人不会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亲密感受,并且很难被别人所吸引。

相比之下,那些情感上容易受到伤害的人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感受,展现出自己的脆弱。可重要的是,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勇气和能力与爱人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

他们情感上的黑洞让他们无力抵抗这些困难,他们的不安全感驱使他们在被失恋后需要立刻找到下一个情感上能够保护自己的人,并摧毁先前所依赖的人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而那些具有完整明显不完整感的人——这样的人是最具吸引力的。他们的不完整感使得他们更容易达到外在的一些成功。例如以上提到的社会地位、财富、知识以及美貌,但这样的人在确定关系前往往缺乏足够的判断力。

比较前两种类型的人,具有明显不完整感的人更容易进入短暂的亲密关系。吸引力带来的快乐让人忘记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在这样短暂的关系里,彼此的连接无法深入到物质利益之外的地方,而更深层次联系的缺少会让他们在情感上仍然感到不满足。

「爱是盲目的」,正因如此所以我们需要保持自身的坚韧和专一,在被吸引之后建立起更深的情感联系。

印度哲学中的爱情原则

支配的结构

通过将爱分解为吸引力、脆弱性和力量,然后理解它们发生冲突的过程,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不同的原则在感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段内都占据过主导地位,但如果单一的原则支配的时间过长,产生了不平衡,这份感情就会逐渐消亡。

因此,我们需要平衡好这三个原则在爱情发展中占比,但光是理解了这些原则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明确地知道该怎么在适当的时刻使用它们。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或转载的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cdnfine#foxmail.com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cntopchat.com/yuehui/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