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爱情:恋爱不是用来谈论的,而是用来谈的!

爱情这个话题最复杂,很难用一篇文章说清楚,加上我自己爱情经验非常欠缺,所以更多只能从我读书读到的,然后在社会一层面简单的聊一聊。

我个人觉得,人们对爱情的种种苦恼,大部分来源没有搞清楚,现代爱情主要是一种消费主义的社会构建(发明)。因此爱情,成为当代人的一种必需品、迷信甚至是信仰。

著名的历史学家麦克法兰说过“社会日益变得官僚主义和“理性”...滋生了一种任性的非理性情感,..人们只是渴望不顾一切、不讲理性地逃逸到浪漫爱情中去。

现代世界的消费社会显然在利用浪漫爱情兜售商品,广告已经把爱情捧上了文化的塔尖。爱情在提供各种承诺,承诺自由,承诺更深邃的生命意义...”

如何稍微探索一下爱情的历史,就很容易破除爱情的迷信,你会发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爱情的理解不一样,比如古希腊男人之间才有爱情,中国古代文人和**才有爱情,欧洲贵族和婚外**才有爱情,骑士必须把爱情献给一个有夫之妇...,只有通过对爱情的历史演变梳理,找出历史爱情中不变的东西,那也许才是爱情真正的内在特质。

现代爱情更像“发明传统”一样,是一种晚近发明。尤其是在中国,爱情的普及不过几十年,我们上一代人结婚之前,可能都还不相互认识,我们村里依然盛行媒妁婚姻。现代爱情背后是,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精神与现代消费社会共同的产物。

其实人类历史上,爱情一直都非常稀缺,所以才一直备受追捧和讴歌。

但是消费社会,为了把爱情变成巨大的消费(包括娱乐)驱动力,消费虚假的民主化,把爱情塑造成人人可以拥有,甚至必须拥有的消费品,导致了整个社会普遍单身的爱情焦虑,亲密关系的**。但即使今天,人们仍然会极端的感慨,爱情就像鬼,谁都听过,但都没见过。

因此应对爱情焦虑有两种方式:自我欺骗和看清历史。

你其实看看身边的人,在20几岁的时候,年轻人总是遇不到喜欢的人,但是到30几岁的时候,突然大家都结婚了,身边真正不结婚几乎没有,一年之内恋爱结婚生子全搞定也屡见不鲜,而且每个人都还挺幸福。

如果问他们,他们肯定说是嫁给了爱情,难道这么巧吗?30几岁突然都能遇到爱情,真相是不过是时间到了,倒也不是随便找个人嫁了,而是说服自己遇到真爱了。

现代人赋予爱情太多沉重的意义,典型如婚姻。

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还要考虑诸多现实因素,因此,比较沉重,因此也可能压垮刚刚萌芽的爱情。更何况,只有在爱情中长时间相处,才能了解和磨合,进而降低婚姻的风险,因此,恋爱的经验很重要。有单身女生说,今年一定要把婚结了!难怪满大街都是不幸的婚姻。

另外一种是,看清爱情是一种社会构建的本质,也更平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爱情,放低门槛,积累经验,在试错中寻找爱情,在恋爱中经营爱情。

人们总是高估爱情发生的概率,低估婚姻发生的概率。所以,不要幻想电视剧里的爱情,也不要担心嫁不出去。

引发现代爱情危机还有一大原因是爱情的视觉转向。

爱情的视觉转向首先*发生在男性身上,随着媒介的发达,**杂志和影片开始流行,这使得男性发生一大转变,就是开始沉溺于想象的性和恋物癖,一方面导致男性不愿意和现实世界的的女生接触,就如同贾瑞得到风月宝鉴之后,只迷恋风月宝鉴里的王熙凤,而对真实的王熙凤却没兴趣。因此,这两种现象在日本特别常见。

**文化对女性也造成了伤害,因为片子里女主角都是精挑细选,结果让很多普通女性感到自卑。

不过,没有多久,女性报复的时机终于来, 视觉转向开始发生在女性身上,这和被称为女性的“A片”偶像剧开始流行。女生们开始喜欢小鲜肉,现实中只剩油腻直男。

现代爱情的视觉转向,首先体现在对爱情的判断基于感觉,到今天甚至可以说是基于看脸,所谓一见钟情即是一见钟脸。其次,体现在影视爱情成为了现代爱情的样板,不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导致与爱情的浪漫化,对爱情有过高的期待,包括对爱情发生的概率、爱情的内容、爱情的对象等。最后,通过视觉文化,消费社会把成功把爱情塑造成现代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甚至是信仰。

男人和女人之间相爱相杀,好在,就像国外谚语说的“最不需要操心的就是婚姻,最后都会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过,不正是爱情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性,才使得爱情如此有魅力吗。

也许恋爱不是用来谈论的,而是用来谈的。

所以,赶紧去恋爱吧。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或转载的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cdnfine#foxmail.com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cntopchat.com/koucai/9857.html